大家好,我是京剧演员王珮瑜。今天继续给大家讲京剧,今天这个标题很有意思,叫“京剧真的听不懂吗”。 我在推广传播京剧的过程中,碰到不少人和我说:“不是我...

大家好,我是京剧演员王珮瑜。今天继续给大家讲京剧,今天这个标题很有意思,叫“京剧真的听不懂吗”。

我在推广传播京剧的过程中,碰到不少人和我说:“不是我们不想亲近京剧,主要是听不懂它在唱什么啊。”京剧曾经是上个世纪初最流行的娱乐活动,不管是达官贵族还是市井百姓,人们茶余饭后去听戏是最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为什么那个时候没人提出听不懂戏的问题呢?

我觉得导致今天人们说听不懂戏大概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来自客观环境。
一百年前人们可以选择的娱乐方式不多,京剧戏园子又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不管喜欢不喜欢,去听戏、评戏、票戏、甚至结交京剧艺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到了现代社会,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间碎片化,走进剧场看戏反而成了一种很奢侈的生活方式。接触的少了,自然就会陌生起来。
另外一个原因是随着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人们对方言和古音越来越疏离,那么承载着湖广音和中州韵的京剧唱念,也就变得陌生起来了。
以我多年在传播京剧道路上的体会来说,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听不懂,而是觉得自己听不懂。所以我们就尝试用一些便捷的方式来介绍看起来比较艰涩的京剧唱念,比如用网络用语、用大家熟知的诗词,念成京剧的韵,听起来就觉得熟悉一些。
比如:墙都不扶就服你;竟然还有这样的操作;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些内容都是大家熟悉的,所以从普通话转用京剧念白,感觉距离并不是那么远。

京剧的语言体系,也是经过了比较漫长的演化,从乾隆55年徽班进京,徽汉合流,从第一代的创始京剧艺人开始,他们各自带着家乡的口音和曲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需求之下,创造出了以湖广音和中州韵为基本语言体系、又融入了昆曲的字韵、北京音的声调,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戏曲艺术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之前我参加了央视《国家宝藏》的节目拍摄,介绍了山西博物院的藏品“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佣”,这一戏佣的出土,使戏曲的历史又往前提早了500年。所以按照这个来推论,中国戏曲的历史应该有1500年之久了。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变迁直接影响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而且在古时候,戏曲表演还肩负着高台教化的作用,很多普通百姓,是通过看戏听书来获取知识以及实时资讯的,戏曲的功能历来都很强大。

在京剧艺术的程式化当中,唱腔的调性和板式很成熟,念白也有很多规范。比如说“定场诗”“引子”“对联”“叫板”“背供”“叫头“等等,都各有作用。
其中,定场诗就来自于唐诗的影响。人物出场,先打引子,再念定场诗,有自报家门交代故事背景的作用。定场诗通常也是一出戏当中文学性最高的一段词,四句七言,合辙押韵。当然根据不同的剧目需要,也不是所有戏都要念定场诗。

(1)先说几个有定场诗的戏,比如《四郎探母》、“失空斩”、《御碑亭》。
《四郎探母》取材于著名的杨家将演义,主人公叫杨延辉,被番邦俘虏做了驸马十五年,默默的思念母亲和兄弟姐妹,所以极度压抑,闷闷不乐,他的定场诗是这样念的(演唱示范);
“失空斩”,是《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三个折子戏的简称,讲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错用了马谡失守街亭,然后用空城计的险招击退司马懿的故事。他的定场诗是这样念的(演唱示范);
《御碑亭》是一个轻喜剧,讲的是书生王有道怀疑妻子不忠而休妻,后来发现是自己错怪了妻子又去赔礼,重归于好的故事。王有道是个有点迂腐的读书人,今天看起来是个直男癌。他的定场诗是这样念的:读尽四书身世寒,满腹文章不为官。月中丹桂想攀易,金殿鳌头独占难(演唱示范)。
你看,三出不同的戏码,刻画的人物性格完全不同,从定场诗里就能读出差异来。

(2)再给大家介绍几个出场没有定场诗的剧目,区别在哪里,我一说大家就能明白。
有出戏叫《武家坡》,讲的是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薛平贵回家遇见宝钏发现妻子容颜变老不敢相认,调戏宝钏试探她的忠贞,最后夫妻二人在寒窑相认。
这个戏是京剧生旦对戏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出,薛平贵从遥远的地方骑马归来,出场时唱闷帘导板“一马离了西凉界”,闷帘导板的意思通常是指人物从比较远的地方跑过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这种情况下,用导板演唱的形式要比引子定场诗更加贴合剧情。
还有一出戏叫《搜孤救孤》,也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主人公程婴在撞金钟的锣鼓里缓缓上场,心事沉重,唱两句二黄散板(演唱示范),也要比引子定场诗更准确。

虽说引子定场诗,是京剧文本中比较具有文学性的部分,但总体来说还是很通俗易懂的。那些说听不懂的人,其实并没有真的去听,所以以为自己听不懂。
另外,在京剧的舞台表现形式上,普通观众也会觉得有点艰奥,类似于一些无实物的肢体表演,观众可能不知道具体在表现什么,但是大家能够感受到的是美。
我们京剧的前辈学者刘曽复先生曾经也对此做过解释,他说“你们说京剧听不懂,那么交响乐、歌剧、当代美术、芭蕾舞这些艺术呢,你们就真能看懂吗?你要是能看懂,我给你磕仨头”!
大画家吴昌硕先生也曾经说过,看梅兰芳先生的现场演出,也并不是每一个动作和唱腔都能看懂,但是美的气息却是扑面而来的,因此他总结说看戏可以“不求甚解,但赏其美”。在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结语
因此大家再回到开始的这个问题:京剧真的听不懂吗?

其实不是。一方面我刚刚讲了是有一些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你没有真的去看。当你坐在京剧演出的剧场里,我们所有的演出都有字幕。像我讲究点,在演出前还有导赏,告诉你这个戏讲什么,以前的艺人们怎么演、我们的老师辈怎么演、我们现在怎么演,这当中经历了什么、发展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发展、改变,我们能说得清楚。还有在这段戏中观众应该重点看的是哪段唱、哪段戏等等,这些跟观众一说,大家就都明白了。
所以,只要是你到剧场看过一次京剧演出的人,再也不会有人说京剧听不懂。
因此,听不懂吗?不存在的。

欢迎大家到剧场去看戏,看看你就懂了。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咱们下一集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