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抢人大战”这个词,你在最近两年肯定经常听到。没错,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一线”城市的崛起,让各个城市都意识到,...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抢人大战”这个词,你在最近两年肯定经常听到。没错,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一线”城市的崛起,让各个城市都意识到,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城市,扎下根来,才是保持竞争力的方法。

“抢人大战”的规模有多大呢?我最近看了一篇报道,说今年有超过150座城市发布了“抢人”政策。光是在今年9月,就有30座城市加入战团。

而且随着“抢人”大战的愈演愈烈,各个城市也为优秀人才,发放越来越大的礼包。比如在落户政策上,宁波市之前的政策是“全日制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可以先落户再就业,但是现在呢?只要是“全日制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毕业15年以内”就可以享受这个政策,你算算,这个范围扩大了多少。

不过我注意到,城市“抢人”大战的背后,其实是各个城市心中,始终有着一个“零和博弈”的观念,也就是优秀的人才如果自己不留下,那只能被别的城市抢走。但是城市未来的发展,真的只有单打独斗这一条路可以走么?

最近,我在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上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说到一个有意思的趋势:珠三角地区正在变成“一个”城市。这篇文章提醒了我,中国的城市在未来想要发展,除了靠自己单打独斗,和别人抢夺人才以外,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通过“抱团”,形成协同效应。

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给你说一说,为什么在各个城市互相“抢人”的时代,珠三角选择了抱团取暖。

我相信你和我一样,一听到珠三角要“抱团取暖”,心里肯定有一个疑问,珠三角可以说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中,珠三角就占了一半。按理来说,就算面对其他城市的“抢人”政策,珠三角应该完全不担心才对,毕竟家底厚实。那是什么原因让珠三角要采取“抱团取暖”的策略呢?

这个原因说起来也很有意思:恰恰是珠三角殷实的家底,给地区发展带来了“甜蜜的烦恼”。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和你说一个事实,珠三角其实是我国人口结构最好的地方。从新生儿的数量来看,光是在2018年,广东省一年新生儿的数量,就达到了143万,超过了传统人口大省山东省,成为我国最能生的地区。

而且除了新生儿数量多以外,广东也是我国人口流入最大的一个省份。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分析,广东省每年净流入人口超过了177万人。

本地人能生,流入人口又多,这让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有活力的省份。深圳人的平均年龄只有32.7岁,在“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中,属于最年轻的。但是,珠三角最年轻的城市其实是东莞,平均年龄只有30岁。

年轻劳动力多,城市有吸引力,当然是珠三角的优势。但这样的优势也产生了一些 “副作用”,——从长期看,这些副作用会阻碍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一个是顶级城市深圳和广州,房价逐渐变高。因为整个珠三角地区,发展并不均衡,人口最主要的流动方向,还是深圳和广州这两个一线城市。人口一多,房价水涨船高,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房价过高,自然会导致城市对他们的吸引力下降。

另一个烦恼就是,深圳和广州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渐趋同。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广州和深圳都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彼此之间离得很近、对于未来的风口也有类似的嗅觉,自然相互之间的竞争就很激烈。竞争的方式通常是,一个城市出台政策支持某个行业、某个产业,另一个城市也会跟上。比如深圳要扶持新能源汽车,广州明天也跟着开始研究政策;广州今天要鼓励金融科技,深圳也不愿意落后。

而且不仅仅是深圳广州,在珠三角境内,即使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也会想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想要“对标”先进城市。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自己的产业结构也会和深圳、广州趋同。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一个下属机构,提出过一个叫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概念。根据学者研究统计,深圳和东莞、深圳和惠州之间的“相似系数”达到了0.9,差不多就是90%的程度。

听到这里你就肯定明白了,珠三角之所以要抱团取暖,是为了避免地区内的城市各自为营,重复造轮子的情况,以免浪费掉中国最好的人力资源。

在过去的10年中,珠三角地区采取了不少措施实现“抱团”。比如早在10年前,广东省就开始开发珠海市的横琴岛,为澳门的发展提供支撑。在横琴实施的政策叫做“澳人澳税”。也就是说,在横琴,澳门市民可以按照澳门的纳税规则缴纳个人所得税。差额的部分,由财政补贴返还。

今年3月,横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跨境办公的试点楼宇:横琴总部大厦。澳门的企业到横琴跨境办公,不需要在横琴进行额外的工商、税务登记,还能享受租金补贴。这也就意味着,澳门企业在横琴办公,跟在澳门没有区别。目前,横琴已经累计注册港澳企业3000多家。

今年7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规划》,确定了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中心城市,来作为珠三角地区发展的核心引擎。这是在顶层设计上,为整个珠三角未来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不过,要说抱团的措施当中有什么是最让我惊讶的,那还是基础建设的一体化程度,比如说,地铁。

早在2010年,广州和旁边的佛山市,就建立了当时全中国第一条跨城联通的地铁,广佛地铁线。小试牛刀之后,两个城市之间互相联通的步伐越来越快,前不久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解读广州新一轮规划时,透露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广州规划了17条地铁与佛山对接融合。

除此之外,广州还在今年上半年,向发改委提交了一份《城际铁路规划(送审稿)》。规划中提出,广州计划把一条地铁线18号线,向北延伸到清远,向南延伸到珠海、中山,贯穿整个珠三角西岸。如果批准了,这条线路的长度可能会达到200公里,成为全球最长的地铁线之一。

在珠江的另一边,深圳也计划,未来至少有10条地铁线和东莞连接。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粤港澳大湾区地铁的未来规划图,你可以去看一下,珠三角的城市之间,已经没有交通的隔阂,我甚至都分不清楚各个城市在哪里了。

听到这,你肯定开始明白,珠三角“抱团”能带来什么好处了:往小了说,抱团能优化人口和资源的流动,比如一位在广州上班的年轻人,可以住在佛山,既能享受广州的发展机遇,又能享受佛山相对低的房价,降低生活压力。多一个佛山的选项,也反过来压制广州房价的猛涨。

往大了说,这种流动势必会带来更多的碰撞,推动商务往来、思想交流和科技创新。

往更大了说,城市之间从竞争转向“抱团”,也会促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变得更有特色、有层次。比如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就为珠三角的各个城市分配了角色。例如广州负责担任国际交通和创新的枢纽、深圳负责产业创新、东莞主打国际制造中心、澳门是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等等。

这样一来,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之间就能够各司其职,发挥协同效应。有人还预测,珠三角的未来,可能会是中国内部的“小欧盟”。

其实城市之间抛弃单打独斗,选择抱团取暖的策略,不仅仅发生在珠三角,在世界上也是个趋势。根据麦肯锡预测研究,2025年全球600强城市将贡献全球GDP的60%。以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全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世界级城市群,代表着各自国家或区域的最高生产力水平,未来的全球竞争,将是区域城市群之间的激烈竞争。

智谷趋势的这篇文章,也作出了这样一个判断:虽然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弱于旧金山大湾区,金融弱于纽约大湾区,但当未来珠三角内敛成一个城市的时候,经济增长将超乎想象。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我的感想。虽然今天的节目,我们都在说城市如何发展,但是我想起了罗胖和我说的一句话。他说一件事情想做成,靠的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要能把越来越多的人,都卷入到你的协作网络中,这样事情才能做大。这个道理对于城市发展是这样,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