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王煜全老师推荐我看了一篇文章。是一个公众号,叫“海佑讲史”上的。作者应该就是一名叫“海佑”的老师。文章讨论的是...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王煜全老师推荐我看了一篇文章。是一个公众号,叫“海佑讲史”上的。作者应该就是一名叫“海佑”的老师。文章讨论的是...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王煜全老师推荐我看了一篇文章。是一个公众号,叫“海佑讲史”上的。作者应该就是一名叫“海佑”的老师。文章讨论的是汉初名将韩信的一次战役。看了之后,给我开了一个挺大的脑洞。

这次战役叫井陉之战,名气不得了。因为它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成语,一个是“背水一战”,还有一个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故事情节你肯定知道。我们简单复习一下。

话说韩信,那是刘邦手下的名将,号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嘛。在公元前205年,韩信以3万人的兵力,击败了赵军20万人。怎么赢的呢?过去知道的情节是这样的,韩信让军队在水边列阵,面对敌军,也就是说,后面是河,前面是敌人,没有退路,于是激发起了部队的士气,一战而胜。

这一仗打赢了,事后他手下人就问了:兵法上都讲,列阵要在山前和水后,你偏偏在水前列阵,居然还能赢。这是什么神奇的搞法?韩信就教他们了:“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这事兵法上有,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所谓“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只有当所有人都没有退路的时候才能打仗嘛,有退路,人都跑了。大家都说,服!

那韩信说的兵法上的话,有没有错呢?没有,《孙子兵法》上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奇怪的事情来了。后世所有想学韩信的人,没有一个成功的。比如三国时期的徐晃,也是搞背水一战,结果被赵云杀得人仰马翻。

想想也是,大多数人如果身临绝境,那恐怕第一反应是惊慌失措,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拼死一战啊?

实际上,冷兵器时代,打仗拼的不仅力量,更重要的是士气。有句话叫兵败如山倒,一千人的士气高昂的队伍完全可以屠杀几万人的士气崩溃掉的军队。我就曾经听一位研究冷兵器战争的朋友讲过。古代的守城战,如果兵力不是特别弱势,守城的时候,往往是倚城而战,就是军队开到城外,背后是城,和敌人开打。我方知道自己还有后手,大不了退回城内,敌方知道很难消灭我们,在士气上就拉开差距了,我方更容易赢,这才是古代城墙真正的价值。情况真要演化到城头争夺,那我方的士气反而就濒临崩溃了,其实城是很难守得住的。

你看,这个原理岂不是和韩信的背水一战正好相反吗?到底是身临绝境的人,还是有希望的人有士气呢?那么哪个对呢?

王煜全老师推荐我看的那篇文章,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来看具体过程。

战争的背景,我们就略过了。直讲核心战场。背水一战,总有个水,就是一条河。这条河当时叫“绵蔓水”,今天叫“绵河”,位于太行山井陉口。

韩信的部队在河西,赵军在河东。隔水对望。韩信做的第一件事,是半夜悄悄地派了2千名轻骑兵,脱离大部队,在另外的地方,悄悄渡河,到了河东,在赵军大营北边的山上埋伏了起来。请记住这颗棋子。后面有妙用。

第二天,韩信的大军3万人,先派出了1万人的精锐部队渡河。在河边列阵,也就是背水列阵。赵军一看,什么?韩信背水列阵,这是不是傻?都笑。这一笑,也就错过了这场战争中赵军唯一的机会:这时候该出击,把韩信的军队赶下河。

我啰嗦一下,帮你再整理一下战场上这个时候的形势。

自西向东,最西边是韩信的2万人的主力部队,然后是那条河,然后是韩信1万人的先头精锐部队,然后是赵军的大营。然后在赵军大营背后的山上,还有韩信的一支2千人的伏兵。当然了,这只伏兵的存在,赵国的军队是不知道的。就是这么个形势。

然后就是奇迹上演的时刻了。

韩信压阵,带领主力2万人渡河。那岂不是和那1万人的先头部队会合了吗?并没有。这2万人过河之后,没停,继续前进,到赵军的大营前列阵求战。那先过河的那1万人呢?没动。还在河边。这颗棋子,后面有妙用。

赵军将领一看,那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来,你舍得死,我就舍得埋。我这里是20万大军,你韩信带了2万人就到我营前叫板,而且你还背河列阵,身陷绝地,犯了兵家大忌。那好吧,出营打它!

两军开始正面硬刚,杀得天昏地暗。赵军相对汉军,数量上占优势,所以渐渐的,汉军就落了下风。打不过,就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河边上。

这时候发生了什么?韩信留在河边的那一万精锐部队,这个时候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以逸待劳,加入了战团。两军就在河边开打,这个时候,韩信喊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而战!”

我们把眼光从河边这个局部先拿开,看整个战场,这时候,战场上谁最难受?不是激战中的军队,而是在赵军大营中看家的那部分军队。毕竟20万人,肯定要留一部分看家的。算是赵军的预备队吧。他们一看,只要再加把力,韩信肯定完蛋啊。再说了,这功劳,再不抢就没了。于是赵军倾巢而出,下山摘桃子来了。

你应该想到这个时候该发生什么了。还记得我们前面讲的那颗棋子吗?韩信提前埋伏在赵军大营后山上的2千轻骑兵上场了。赵军大营这个时候已经几乎是一座空营,2千人足够拿下了。拿下之后,迅速拔下赵军的旗帜,换上了汉军的旗帜。然后大喊,赵国已灭,赵王已成俘虏。这当然是虚张声势。

现在你再看20万赵军,本来好好的优势,突然自己被包了饺子,老家被占了,前方还有如狼似虎的韩信主力。赵军军心就乱了。前面我们讲,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士气是关键。一旦军心不稳,军队越多,崩溃得就越厉害。后面的事就发生得很自然了。赵军主将被斩,赵王被擒,韩信一战成名。

我们回顾这个过程,不得不感慨,韩信真是一个心理大师。

他要经营的,其实就是赵军心理崩溃的那个瞬间。20万大军一旦军心崩溃,后面就是屠杀了。那怎么让它崩溃呢?要让赵军意识到自己被前后夹击。怎么才能前后夹击呢?毕竟赵军有绝对的人数上的优势啊。3万人怎么夹击20万人啊?关键是把他们骗出大营。怎么骗出大营呢?必须让赵军看到全歼韩信的希望。所以,前面的什么短兵相接,什么且战且退,什么背水列阵,都是为了让赵军走出大营而演的戏。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风险的,万一自己退兵的时候,韩信这边的军队士气不稳,先崩溃了怎么办呢?所以先过河,背水列阵的一万精锐就是保险。以逸待劳的一万精锐生力军,就像一块钢板一样,稳住了自己这一方的局面。

你看,环环相扣,算无遗策。韩信真名将也。

今天我给你介绍这篇文章,是想说两个感慨。

第一,不要相信什么精神胜利法。表面上看到的那种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口号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如果真的能赢,那背后一定还有一些深藏不露的东西。打鸡血、喊口号,不是没有作用,而是要在精心规划的布局上才能起作用。

第二,永远不要相信那些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经验。韩信并没有说谎,“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如果没能深入现场,深入细节,怎么个置之死地?又是怎么个后生?只听了一句,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

好,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罗辑思维,明天见。

参考文献:《背水一战再复盘:韩信能赢,真的是靠置之死地而后生吗?》,微信公众号:海佑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