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影评:接受,是岁月留给我们的最好奖赏

期待了很久的电影《爱乐之城》,终于在上映的第一时间去看了。导演达米安·沙泽勒说,他想用“爱乐之城”给洛杉矶写一封情书,想要用这个影片体现所有年轻艺术...

期待了很久的电影《爱乐之城》,终于在上映的第一时间去看了。导演达米安·沙泽勒说,他想用“爱乐之城”给洛杉矶写一封情书,想要用这个影片体现所有年轻艺术家在梦想和现实中经历过的挣扎。而我看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他做到了。

其实刨去歌舞片的外壳不谈,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爱情故事,两个初到好莱坞的年轻男女,他们在这座城市中相遇相知相恋相守又相离。只是这个故事发生在纸醉金迷的好莱坞,就注定这是一场让人难忘终生的刻骨铭心。

《爱乐之城》影评:接受,是岁月留给我们的最好奖赏

《爱乐之城》影评:接受,是岁月留给我们的最好奖赏

艾玛斯通在片中演绎的是一位初到好莱坞闯荡的妙龄女郎,从小她的心愿就是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在咖啡馆打工之余,她三不五时的拿着剧本出现在各大影视公司的试镜现场,希望可以得到一个出镜的机会。而高司令饰演的是一位对爵士乐疯狂痴迷的绅士,钢琴技艺超群,却只能在餐厅给客人演奏在他看来无聊透顶的jingle bell为圣诞助兴。

大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看似机会无数,但它不一定就会落在你的头上。这两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即使他们曾经有过什么辉煌的成绩,但当身处于一个人才济济的犹如世界中心般繁忙的城市,他们就也变得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

那些泼在身上的咖啡渍,那些接到电话的欣喜和之后的失望,那些我们心中怀揣的珍贵理想,在他人眼里却只是过时而无未来的古董。这些那些的起起伏伏,对于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打拼的人们来说,都是可以直指人心的全然理解。他们离开家人父母,背井离乡。

电影片头那首激动人心的歌曲,同样代表了他们初次离家时的无限遐想。而后,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初的理想在和现实的对抗中,或失败,或剥落,或体无完肤。这时候的我们,就像片中的两位一样,站在了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分岔路口。

站在这个分岔路口,艾玛斯通和高司令做出了决然不同的两个选择。艾玛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而高司令改变了自己的理想,加入到了一个新潮乐队中,跟随着时代步伐,实现了和他原本期待所不一样的另一种成功。

而在这之前,他们有过一次的争吵。艾玛认为高司令的选择是被迫的,那不是他想要的理想。而他说,这是他想要的,只是他的理想变了。

所以,这里也可以抛出一些问题,比如,当理想变得无计可施,我们是应该放弃还是坚持,亦或是灵活变通,曲线救国,亦或者,到底什么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理想呢?

电影的最后,导演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残忍,而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完美的童话。一场无人喝彩的个人舞台剧,让失望回到家乡的艾玛获得了出演电影的机会,并由此成功上位,实现了她的明星梦。

而高司令,最后也成功的实现了当初他向艾玛许下的承诺,开一家属于自己,或者说属于他们的酒吧。

说完理想,我们再来说爱情,但其实,爱情也属于理想中的一种,所以本质上是类似的。

首先,他们俩无疑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否则也不会在一次次的交错中,在浩若星河的城市里,还能有机会走到一起。

但就像某句话所说的那样,快乐都是相似的,而悲伤则各有不同。你可以发现,在剧中,两人热恋的镜头仅仅用一首歌的时间就完成了,而他们的争吵、分离、重逢和告别,则在一次次的考验着我们心中对于爱情的各种疑问。

当我认为他不远千里来到她的家乡,他们一起返程之后,结尾会是一个大的快乐结局,但电影和生活一样,也总是无处不在的要给你惊喜。

艾玛最终嫁给了另一个人,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而高司令依然单身,不过他终于开了一间自己的酒吧,名字就是艾玛之前取好的。

影片最后,艾玛和丈夫阴差阳错的走进了这间酒吧,再次遇到了高司令,当她离开时,他们对彼此的相视一笑,让我想起前不久看到梁静茹出现在五月天演唱会上的一段视频,而距离上一次她作为演唱会嘉宾出现,已经是8年前的事了。

在视频里,阿信说,今天是复刻演唱会,但应该没有要复刻其他东西吧。台下的歌迷听到这里,立刻炸开了锅。因为这句话里隐含着五月天团员玛莎和梁静茹的一段情。

他们曾经相恋四年,一起入行,进同一家公司,一起从新人一步步的成长,之后,一个成为情歌天后,而五月天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摇滚天团。但最后的最后,却只能以“可惜不是你 陪我到最后”收场。

他们的故事,就和片中的艾玛和高司令一样,而且同样身处娱乐圈,也就更加让人不得不把他们的故事代入其中,况且,他们还有着极其相似的结局。

在演唱会上,当梁静茹准备唱“听不到”的时候,她默默的走到了玛莎身边,当她唱到“软弱的电话 又打给你”的时候,她和玛莎相视一笑。

这一幕像极了电影的最后。一笑泯恩仇,过往的喜怒哀乐都在这一刻化为云烟。

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抛出一些问题。比如,是不是长久的感情都不容易走到最后,或是,分手之后的两人是否能够继续当朋友,亦或者,我们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失去的一段漫长而珍贵的感情?

这些问题,和上面谈到关于理想时提到的问题一样,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因为一些细微的差别,都会在面临同一问题的时候,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就像电影的最后,导演用一段平行时空的镜像,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的可能和结局。

其实,随着年纪渐长,你会发现,有时候选择本身或是结局本身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片中的两种结局我们都能接受,而对一切接受的能力,就是你在理想和现实中获得的最大战利品,是岁月留给我们的最好奖赏。

记得高晓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他说,年轻的时候,每件事我们都想明白,每个人你都想仔细把他看透,然而等他到了四十岁才发现,四十不惑的意思其实是说,你不明白的事你都不想明白了,因为你其实明白不了,你连你自己最爱的人坐对面你可能都不全明白,可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就真的太想明白了。

我觉得,他说的这些话也是在讲一种接受,接受有些事情我们就是想不明白的事实。所以,片中的两位,和现实中的两位,他们也都接受了命运留给他们的结局,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谓的成长。

那我们是该庆幸还是遗憾呢?

我选择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好在当时年轻的我,爱过年轻的你。

恩,爱过,就已足够。

这个结局,我接受。

杜杀,自由作者,业余摄影师,热爱电影、厨房、旅行,2016年11月奔赴澳洲进行为期一年的打工度假之旅,微博@我叫杜杀,公众号:杜杀手记(hansa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