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如此,便对吗?

1 鲁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记》里,最后的结尾写了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 看似简单的七个字,从第一次读到,它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常常发出听不见声...

1

鲁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记》里,最后的结尾写了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

看似简单的七个字,从第一次读到,它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常常发出听不见声音的巨大回响。

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在拷问他人,也是在拷问自己。

尤其在我感到困惑和迷茫时,它就像一堵墙般,试图在背后狠狠地推我一把,令我不得不去反思,“每天如此,就对吗?”

2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看似有许多选择和可能。

但实际上,我们一旦踏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路就已经被铺排好了,也很难再有转圜的余地。

因为无论是自由或稳定,都并非绝对的方向。

我们最终都会给各自的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找到一根看不见的绳索,然后把自己栓在上面,很难再有动弹的机会。

也许你会厌倦你的生活,也许你会疲惫于你的工作,可最终你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被那股叫“习惯”的强大魔力,包裹地越来越紧,以至于丧失了反抗的勇气和力量。

从来如此,便对吗?

3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段话。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其实,在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即便并没有生活在,那个被世俗命名为“监狱”的地方,

但也同样会因为,日渐衰竭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慢慢给自己建立了一座看不见的监狱。

你每天在同一个时间段起床,乘坐同一趟公交,走在同一条上下班的路上,甚至连你多久喝次水,多久去吃午饭,多久去趟卫生间,都模式化到令你感到害怕。

其实,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在于一层不变的生活方式,而是你那不肯求进的思想,那懒得追问的麻木,那不肯奋力再搏的懈怠,

会给你一种,“人生就这样了”的心理暗示。

然后你就真的停了下来,在芸芸众生中,去凑一个其实有你不多,缺你不少的一个不重要的数。

4

描述困境是相对容易的,但摆脱困境却是极度困难的。

甚至有时,我们一辈子都在跟所谓的命运做对抗,但到最后,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好结果。

但你有没有,哪怕在某一个瞬间,曾经幻想过,你的人生会变成期待,甚至不敢去期待的样子?

其实,我最怕得到的答案,不是“不可能”。

因为这份清醒的背后至少也标志着,你至少也还曾去想过,也至少还曾去努力过。

如今我们都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既不再去尝试,也不再去争取,在一日日的自我催眠中,获取一份可以与平庸为伍的心安。

5

改变,原本是一件很难的事。

就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只有匀速且直线的行驶,才是最省油,也最省力的。

但想要有新的突破,人就必须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去挑战自己,不断去冲击自己,乃至不断去折磨自己。

暂且不说,你如何去行动,哪怕只是思考,你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也会让你感到异常的艰难。

因为你实在太清楚,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和能力,离理想中的自己究竟差多远的距离。

但不去想,不去行动,用不闻不问,乃至掩耳盗铃的方式,也不会给你带来真的满意和坦然。

每天都如此,就对吗?

这样的灵魂拷问,尽管会令你感到不舒服,但好歹你每天要在睡前留两分钟,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给出哪怕是心虚的答案。

写于2021.12.16

作者:李思圆,新书《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已正式上市。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新浪微博:@饮水-思圆,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