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我和好朋友CC见面,CC是我做上个项目认识的。期间,她说起我们的一个共同朋友刚刚离婚了。据说他们手续办的很快,房子归女方,车子归男方,其他的...

01.

前两天我和好朋友CC见面,CC是我做上个项目认识的。期间,她说起我们的一个共同朋友刚刚离婚了。据说他们手续办的很快,房子归女方,车子归男方,其他的资产对半分,连“闹离婚”的过程都没有,就那样悄无声息地离了。

其实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我第一反应就是,他们两个人看起来感情那么好,竟然也离婚了?

很奇怪,不管是六年的恋爱基础,还是相同的志趣爱好,他们两人无一不符合完美伴侣的标准。重点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我们都很清楚,男生和女生都是非常善良、对朋友讲义气、对家人也很心孝顺的好人。

我很想知道为什么。

找出他人感情破裂背后的原因,除了满足好奇心之外,我也下意识地会联想到自己的感情,也会担心自己会不会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征兆把我们的感情也导向同样悲剧的结局。

而有时候,最让人无奈的答案是,没有任何问题。

没有谁真的出轨,也没有父母的介入,只是在日复一日当中感到疲惫,渐渐记不起曾经亲密无间的样子。

无法平息的烦躁演变成了厌倦,不想倾诉,也不想解释,甚至很少争吵。等时间一过,回过神来,除了“貌合神离”,好像已经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去形容这段婚姻了。

想想也挺悲哀的,两个好人,却没有拥有好婚姻。

大学也可以不需要爱情的

两个好人,却没有好婚姻。

02.

美国作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这样——伴侣应该扮演三种角色: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和启发你;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活的旅程。

其实你不难发现,一个对于我们来说的好的伴侣,是一个需要不停给予的角色。给我们启发,给我们陪伴,给我们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激情。

这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即便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伴侣,也没有人愿意永远做那个给予者。

正如日剧《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当中有句一话是这样说的:

“人们总是动不动就希望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特别是在爱情上。如果从对方身上得不到跟自己付出同等的爱,人就会变得不安。能得到其他相应的回报的话也能接受,比如钱,或者安定的生活。但是啊,爱的越深就越难忍耐,心里不断想着付出爱的总是自己,那么关系就会破裂。”

其实每段感情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总是能够明确地分出“爱”的一方和“被爱”的一方,而能够长久稳固的爱情,靠的必然不是一方的宠溺和忍让,而是双方对等的爱。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一段婚姻里,每个人对于爱的认知速度是不同的。

有的人对爱的付出是果断而慷慨的,也有一部分人不太懂得如何牺牲和奉献,他们需要在一次次共渡难关里醒悟并且了解对方的珍贵。

所以即使对方有时候不够体贴、不那么善解人意,也别轻易给婚姻判下死刑,耐心的做好自己就够了。

只记得彼此的给予,只找自己的不足。

就像我有一个朋友,她会把老公的优点列到自己的清单里。

她说:“有的时候我也怕我忘了自己有多幸福,我怕对自己拥有的习以为常,所以会经常拿出来念念。”

就像男友帮她切水果、吹头发,甚至“经常夸她漂亮”这种小事,都是她心里的小确幸。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她老公容易暴躁,脾气一上来还会大吼大叫,她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所以你看,那些婚姻幸福的夫妇,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矛盾比别人少,而是他们往往有一套独有的相处模式:能够在心态失衡的时候劝好自己,一边要求自己积极地看到对方的优点,一边尽自己所能,问心无愧地给予。

作者:小北,情感主播,畅销书作家。出版作品《这善变的世界难得有你》《遇见每一个有故事的你》每晚9点零9分和你说晚安,想用声音和文字治愈每一个孤独患者。微信公众号:小北(id:kuwoxiao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