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这两周,我们一直在刷那套《伟大的思想》丛书,大家连续这么听,也确实有点累。这周,我们就插进几个其他的话题。下...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这两周,我们一直在刷那套《伟大的思想》丛书,大家连续这么听,也确实有点累。这周,我们就插进几个其他的话题。下周继续再刷那套书。

最近我看了一些材料,发现一个话题很有意思,那就是中国的地缘政治条件。

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地缘政治条件很差。从经济上说,虽然国土广大,但是高原山地太多,耕地太少。别的不说,就和印度对比,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但是耕地面积居然比中国还多。从安全上讲呢?二战之后,一直有所谓“第一岛链”的说法,就是从库页岛、到日本群岛、到琉球、到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这条岛屿构成的链条,把中国大陆和太平洋隔开了,在海洋上,中国很容易被封锁。

但是冷静下来想,这两条其实都不是什么硬伤。耕地面积少,但是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中国人生产出养活自己的粮食并没有什么问题。第一岛链封锁中国,那是在中国没有远洋海军的前提下说的。一旦有了远洋能力,岛链也许不仅不是缺陷,反而是中国独特的地缘战略优势。

好了,那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空间的尺度放大,再来审视中国的地缘政治条件,你会发现,中国还不错,甚至是世界一流的条件。此话怎讲?我们分几个维度来看。

先从最大的尺度来看,中国的主体位于北半球温带,就这一条,很多事情就已经定下来了。

你想,人类主要的文明都起源于温带,绝非偶然。寒带的劣势明显,不用说了。说说热带。热带虽然物产丰富,却很不利于文明成长。就说一条,热带地区,尤其是赤道地区,常年高温,几乎没有四季的区别。每一天的日子都差不多。于是,人们在时间上就只有“天”的概念。很难有“年”的概念。

而温带地区不同: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人们自然就有了“年”的概念。中国最早的史书,书名就是《春秋》。不同的时间观念会造就不同的生活观念。按天过日子的人,很容易过一天算一天,不会做什么长远规划。而按年生活的人,就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一整套长远规划。这就使得复杂成熟的社会结构会逐渐演变出来。

事实上一直到今天,热带地区,除了新加坡这个个例以外,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比较落后。

你看,这第一条——中国地处北半球温带,就已经奠定了一个优秀文化的基础。再往下看,同样是处于北半球的温带,中国处在亚欧大陆的东端,背靠大山和荒漠,面朝大海,这又胜了一筹。为什么这么说?

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中国只需要对付来自北方和西部的边患。沿海是中国的腹地。大海航时代到来之后呢?整个安全形势掉了个个。主要威胁来自海上,陆地又相对安全了。这就是在亚欧大陆东端的好处,中国在历史上避免四面作战的被动处境。

这方面典型的对比例子是伊朗。伊朗位于亚洲中部,就属于“四战之地”。伊朗也是文明古国,但是,历史上多次被外来侵略者打击甚至征服。一直到今天,中东、中亚地区都动荡不安,很难有和平稳定。这才是真正的地缘政治条件差。

你看,从大陆海洋这个尺度上看,中国的地缘政治条件不差。接下来我们看次一级的地理单元,看看中国内部。

我们在心里扫一遍中国地图。从西往东看平原地带,先是从陕西的关中平原到中原地区,再到华北平原,再从北向南看,到江淮地区,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围绕这个核心区的,东面、南面是大海,其他方向是山地、高原和沙漠。

也就是说,中国地缘政治的整体格局是,外围是高原山地,中央是平原,并且,中央优势明显。这种“中央独大”的格局非常有利于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只要中央核心区实现了政治统一,就可以重整山河,逐一收拾周边力量较弱的地方势力,一统天下。

这个特点,和欧洲对比一下就看得更清楚了。欧洲的地缘整体格局,差不多和中国正好相反。中部是高耸的阿尔卑斯山,四周是沿海平原。中间这座山把其他的平原隔开了。这种地形条件实在不利于欧洲整体的统一。这是欧洲一直没能实现整合统一的重要原因。

你可能会说,不对。欧洲当年不是有罗马帝国吗?也是个大一统的帝国。对,但是你想,罗马帝国的版图是以地中海为核心的。地中海是罗马帝国的内海,只要有舰队,地中海简直就是一马平川,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调兵,意大利半岛就成了实力最强的中央。

所以罗马军团可以东征西讨,围绕着地中海,建立起一个大帝国。和古代中国是类似的:中间一个大平原,吃定了周边。

但是罗马帝国崩溃后呢?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向北发展。而欧洲北边这块大陆在地缘上,就没有诞生一个统一大帝国的条件。所以,这不是罗马人无能,实在是地缘政治条件不允许。

所以,中国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这种“强统一性”,不仅有政治、经济、语言上的原因,地缘、地形、地势上的特点也很重要。

我举两个例子,四川和江南。

四川盆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并且和中央地区距离较远。如果一个政权,以四川盆地为根据地,完全可以和中原地区持久反复地争夺天下,至不济也是形成对峙和分裂的状态。三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都是这样。

可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种“蜀道难”是双向的,别人打进去费劲,四川人打出来也费劲。因此,四川人对于出川打天下,一向没什么兴趣。

这个格局就形成了。中原地区如果有乱,四川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就是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但这不要紧,四川顶多就是一个割据势力。等到中原恢复统一稳定,中央凭借“独大”的实力优势,反过头消灭四川割据势力,重新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实力对比实在太大。当然,由于距离远,往往要晚一些,于是形成“天下已治蜀后治”的印象,但这并不影响统一大局。

另一个地方是江南。江南地区内部,除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往南直到两广,丘陵山地众多,地形破碎,相邻的两个县,口音、风俗都会截然不同。和四川类似,中原地区如果陷入战乱,江南地区也会出现一堆地方小政权,比如五代十国时期,但他们彼此之间不可能整合成和北方抗衡的集中力量。等到中原地区恢复统一稳定了,就会南下统一天下。

想象一下,如果江南地区也是华北那样的大平原,“中央独大”的情况就没有了。中国很可能陷入持久的南北对峙甚至彻底分离,根本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统一的中国。

实际上对比一下印度这个猜想就可能落地。印度历史上一直没有成功整合,和印度的平原面积太大就有直接关系。一片大平原,大家彼此之间的实力差不多,谁也不服谁,但谁也不可能彻底消灭谁,长此以往,可不就各自分离。

结果就是,一直到英国殖民者到来以前,印度只是个地理概念,不是个实体国家。事实上,直到今天,印度统一国家的整合,仍然是大难题。

好,今天我给你分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条件。你看,还不错吧?明天我们试着来聊聊美国,看看它的地缘政治条件,又是怎样的呢?

罗辑思维,明天见。

参考文献:

《中国地缘政治论》,张文木,海洋出版社,2015年

《透过地理看历史》,李不白,台海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