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在过去这两周,当当网的创始人夫妻俩的矛盾,一直占据着新闻热点。 我注意到,不少人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往往会提到...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在过去这两周,当当网的创始人夫妻俩的矛盾,一直占据着新闻热点。

我注意到,不少人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往往会提到一个关键词,家族企业。

有不少人说,李国庆和俞渝之间的矛盾,恰恰反映了家族企业的一个弊端,就是领导者之间的私人关系,会左右企业的重大决策;私人矛盾的爆发极其容易引发整个企业的动荡。

不过,虽说家族企业有明显的短板,但却不影响它们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主流角色。

你也许不知道,在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其实是最主要的企业形式。全球三分之二的私人公司都是家族企业,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更高,达到了85%。

而且,家族企业不仅是数量多,而且业绩表现也很突出。比如亚洲地区的家族企业在过去10年的股票回报率,比非家族企业要高出4.2%。家族企业的营收占全球GDP的70%,而且雇佣了全球至少一半的劳动力。在全球家族企业当中,也有不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巨头,比如沃尔玛、大众、宜家等。

家族企业为什么能表现这么突出呢?最近,我刚好在看一本研究这方面的书,叫《永续经营:家族企业的杰出法则》。作者是加拿大经济学家、一个研究家族企业的专家——丹尼·米勒。他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家族企业之所以一直表现很好,是因为它们更擅长“过冬”,也就是应对不好过的日子,比如说经济的下行周期。

今天的《邵恒头条》,就来和你分享一下丹尼·米勒教授的观点。

首先我问你一个问题,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会面临的最极端的情况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那就是门口出现了一个野蛮人,气势汹汹地要清场,尤其是这个野蛮人还非常狡猾。

一个经典案例,是奢侈品品牌LVMH尝试恶意收购爱马仕。清华大学的五道口金融学院,还专门就这件事写过一个案例,叫做《爱马仕捍卫家族之战》。

爱马仕是一家著名的家族企业,这你肯定不陌生。爱马仕家族到已经有180年的历史,企业的掌门人也已经到了第六代。在整个家族中,至少有5位成员是亿万富翁。

但哪怕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枝繁叶茂的家族企业,也会遭遇恶意收购。爱马仕面临的对手LVMH,是一个以收购著称的企业。

LVMH集团的董事长兼CEO伯纳德·阿尔诺,最开始只是个地产商,他是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一步步变成了全球奢侈品的巨头。由于积极收购的商业策略,他还获得了一个外号,叫做“金融界的马基雅维利”。

而为了收购爱马仕家族,LVMH准备了一个十分狡猾的收购计划。他们先通过美国和卢森堡的两家子公司,一共获得了爱马仕4.92%的股份。这个数字很有意思,因为按照法国金融市场的交易规定,一家股东增持股份超过5%的时候,就必须通知被持股企业和监管机构,4.92这个数字,刚好钻了一个空子。

除此之外,LVMH和三家法国的银行,签订了股权互换协议。协议说起来很复杂,但本质上就一个目的,让LVMH的所有股权交易,都低于5%的线,而不需要通知爱马仕。

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掩人耳目的操作,LVMH在2010年突然公布,自己拥有了爱马仕17.1%的股权,并在年底,将持有的股份增加到了20.21%,成为了爱马仕最大的外部股东。

面对来势汹汹的收购者,爱马仕家族企业的特质就发挥了优势。他们在关键时刻,聚集了72名成年的家族成员,向爱马仕员工发表公开信,将LVMH的行为定义为 “恶性”收购,稳住了军心。

爱马仕家族也没有停下别的工作。他们一方面寻求法律裁决,另外一方面,50位拥有股份的爱马仕后人建立了家族控股公司,汇集了整个公司50.2%的股票,并且约定在20年内不出售任何股票。就算是没有加入控股公司的人,也同意在出售股票的时候,爱马仕家族的成员拥有优先购买权。之后在监管机构的压力下,两家企业达成了和解,LVMH也被迫上交了一部分股票。爱马仕最终赢得了家族保卫战。

你看,对家族的忠诚,再加上特殊的股权结构——这些因素让家族企业在面对强大敌人的时候,更容易一致团结对外。这是家族企业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仍然能保持活力的第一大原因。

不过,这种团结也不只是出于血缘关系。米勒教授在书里面指出,员工愿意对家族企业保持忠诚,也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尤其是人才激励机制的设计。

首先,研究发现,家族企业的高管人员,薪水要比非家族企业的高管人员薪水低20%,但家族企业普通员工的薪水,却比非家族企业员工的薪水高10%。显然,家族企业的薪资结构更平滑,财富分配更为公平。

其次,比起从外界挖人,家族企业更倾向于从内部培养人才,为此企业会花不少心思给员工创造上升空间。比如说德国一家有14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威能公司,希望从内部晋升上来的管理人员能占到整个管理层的75%。对于有潜力成为管理层的员工,他们设计了一个2年的培养、发展计划。而对于那些不想当管理者的员工,他们也设计了一个“专家培训计划”,帮助员工能成为高级工程人员或者技术专家。这样的制度,让公司在人才储备上拥有了厚实的板凳深度,也鼓励员工为企业保持忠诚。

不过,忠诚的价值还不仅仅是团结——忠诚对于企业来说还有另外一层价值,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更为重要,那就是鼓励管理者奉行“长期主义”。米勒教授认为,家族企业更容易过冬的另一个秘诀,在于它们的领导者更容易坚持“长期主义”。

家族企业的掌门人,除了是企业本身的领导者之外,也相当于整个家族的“家长”“族长”。经营企业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还是用来供养整个家族的方式。

所以家族企业,常常会采取“蚂蚁式”的经营方式——米勒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往往会保持更充沛的现金流,更低的负债率。在负债率上,家族企业往往比非家族企业低10个百分点左右。有了充沛的粮草,家族企业才更容易穿越经济周期。

对比之下,有些非家族企业,往往会为了谋求短期增长,而采取更激进的发展策略。

在非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往往会采用更为激进的发展策略。比如大规模收购企业,扩大公司的业务版图,或者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削减成本、裁员,让企业下个季度的财务报表变得很好看。但你也知道,当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企业要过冬的时候,这种激进策略恰恰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更糟糕的是,在企业陷入困难的当口,一些职业经理人很可能并不需要为后果负责。他们可以拿着丰厚的退职金,激流勇退,跳槽到下一家公司。

米勒教授把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蝗虫式”的经营方式。

好了,总结一下,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和你分享了为什么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家族企业更容易生存下来。家族成员之间本身血浓于水,而且家族企业在制度设计上也能更好地鼓励员工在公司长期发展。这让家族成员能够上下一心抵御外敌,也让领导者更愿意坚持长期主义,能为过冬存下更多的粮草。

最后,我还想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其实米勒教授的文章,虽然通篇是在谈家族企业的优势,但是本质上,家族企业表现出来的长期主义和上下一心,其实也是任何企业想要顺利过冬的不二法门。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