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了,5G和人工智能技术是这届大会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这两种技...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了,5G和人工智能技术是这届大会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这两种技术的普及,意味着移动互联网的边界将会被继续拓宽,距离万物互联,我们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其实,移动互联网的行业之所以能崛起,除了技术的推动之外,有一个行业起到的作用不可不提,那就是风险投资行业,简称风投(VC)。

风投让互联网公司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弹药”,甚至可以为抢占市场份额,不计成本地补贴用户。

可以说,风险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高速增长的引擎,也是盲目扩张的兴奋剂。风险投资的存在,让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迭代和扩张进一步加速了。

但有意思的是,这把双刃剑,现在反过来架在了风投基金自己的脖子上。那些整天催促创业公司增长的风投基金,自己却也遇到了增长瓶颈。

具体是什么样的瓶颈呢?

上周末,我在公众号《晚点Late Post》上看到了一篇独家访谈,采访的是创新工场的合伙人汪华和李开复。

创新工场在国内做早期投资,已经有10年时间了。他们投中了VIPKID、旷视科技这样的独角兽,但是也错过了不少更大的机会,比如说今日头条。在访谈里,他们对国内风投行业的现状做了深入的分析。

今天的《邵恒头条》,就来跟你分享一下这份访谈当中的精彩内容。

为什么说风投行业遇到了增长瓶颈呢?

在过去一年,风险投资基金遭遇了一场募资寒冬,人民币基金尤其不景气。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2018年上半年,中小VC机构就已经遭遇了募资难的情况。一方面的原因是新增的基金增长很快,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国家政策,对金融机构出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进入2019年,募资的寒潮进一步深化了。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募资基金的数量直接腰斩,募集的金额下降了27%。进入第二季度,募资基金的数量下滑了28%,筹集到的资金额度发生了腰斩。

头部的风投基金,几乎拿到了整个市场上超过70%的资金。这就意味着,中部和尾部基金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了。

这样的募资寒冬,反映到创投市场的情况,就是创业公司开始经历融资难。

相比起2018年,创业公司在2019年前八个月的月融资额接近腰斩。千万美金级别的投资交易,明显下滑。《财新》杂志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做了这样一个判断,他们认为,创业公司在未来12个月内的融资环境,可能非常紧张。

所以风投行业,到底怎么了?

比较频繁被提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宏观上的原因。在过去一年,国际贸易摩擦给全球经济创造了非常大的不稳定性,而中国经济又进入了新常态,增长放缓。

这两重因素加起来,就让不少投资人趋向于采取更保守的策略。毕竟,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多看少投,理性出手,才是更精明的策略。

回归理性,不仅仅是体现在投什么、投多少,还体现在资本市场对创业公司的估值上。

过去几年,市场上资金量大,流动性高,所以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创业公司,都存在着一定的泡沫。一些独角兽公司上市后,市场的估值不升反降,反过来也影响了一级市场的表现。这也是VC募资遭遇的第二重挑战。

不过,在《晚点Late Post》的访谈里,创新工场的合伙人汪华,就这个问题还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VC行业经历洗牌,不仅是因为宏观环境差,VC的管理跟不上,也一直是一个硬伤。

用他的话来形容,现在VC依然“高度依赖老中医式”的个人判断,他们靠的是个人能力而不是组织架构。这导致在过去,VC一直不是一个有持续性的生意。上一个基金做得再好,下一个基金也不一定能延续。

虽说VC整天看新的商业模式,但是VC自己的模式和管理,却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都没怎么迭代。这种VC模式的现状,被汪华称之为“枪手”式或者“游击队”式的运作。

在过去8年当中,这样的模式的确缔造出了不少成功的基金,但这也是大环境决定的。

汪华认为,过去8年的投资机会,本质上是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新的交易界面和通讯界面。所以,很多领域里原来的老大,都会被新的老大给替换掉,就算没有老大的也可以造出来。

比如说,当网上交易的界面出现后,电商领域必然会出现龙头老大,替换掉线下实体店的龙头。网校的界面出来之后,教育培训领域必然会杀出一个网校龙头,跟新东方这样的线下龙头来对抗。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汪华认为,对创业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新界面出现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占领位置。

互联网领域之所以在短短5年之内,就出现很多个百亿美金级别的公司,并不是因为公司自然生长,而是因为这些公司迅速抢占了界面,汇集了已经存在的上下游公司,撬动了社会上已有的价值。

这种环境下,投资的重点就是要快速覆盖、迅速补枪。相比起看得准投得准,对风投基金来说,更重要的是广撒网,大面积覆盖。

汪华说,创新工场很多单子回报在30-50倍,即使有5个失败、10个失败都不是问题。只要有一个公司能胜出,一切成本都可以收回。

其实30-50倍回报,在VC行业都算低的了。有的VC公司投出来的项目,回报能达到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才会有一种说法,“投资100个项目,99个都失败了,只要有1个能成为巨头,那么基金就是成功的”。

在这种环境下,你也可以想象,风投基金自然没有在管理上花功夫的动力。管理得再精细,也不如投资人更有冲劲一些,多抢几个项目。

而在访谈里,汪华和李开复也反思,创新工场的弱势就在于在早期投资上,过于谨慎了,不够有冲劲。

有一种他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是,当场见到创始人就需要他们快速做出决策,可他们没能立即拍板,回去做各种分析。结果,错过了不少很有冲劲和人格魅力的创始人。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创业项目在当时看起来很有风险,而且暂时没有解决方案。工场出于谨慎没有投,也错过了不少机会。

创新工场错过字节跳动,其实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汪华当时虽然见了张一鸣,但是他判断,今日头条有新闻监管的风险。另外,今日头条的业务,让搜索引擎来做,可能会做得更好。在巨头夹击的情况下,头条的生存显然不乐观。可结果呢,无论是百度还是腾讯都没做起来,而头条反而是风生水起。

而对于那些已经长大的互联网公司,创新工场在该加注或者下狠注的时候,又没能跟上。

移动互联网最值钱的公司,基本上都出现在2013年底到2014年初。这个阶段的投资往往需要几千万美金,但创新工场却错过了。

在访谈里,汪华把原因归结于,当时李开复不幸查出癌症,需要集中治疗。这导致,创新工场的投资收缩持续了一年多,而创新工场的基金规模当时也投不动那些估值高、烧钱厉害的明星公司。

你看,因为一个人缺位就错过了好机会,这不就是风投基金过于个人化导致的后果吗?

好,小结一下。前面我为你梳理了国内风险投资的上半场。

增长机会主要来源于新的交互、通信界面的出现。对于VC机构来说,谁投到了龙头,谁就能获得高回报。所以这个阶段,对VC的管理能力要求并不高。

可到了今天,这种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都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了。创投进入了下半场。

汪华判断,从2018年开始,新的沟通和通信界面方面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对于企业来说,增长不再是爆发式的,企业的增长周期会拉长。

对于投资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以前的基金,往往都是聚焦于某一个时间点进行投资,比如说天使投资、VC只投早期。但现在,如果基金想捕获增长的红利,就需要有更长、更完整的投资链条,一直跟到后期。

用汪华的话来说,就是要做成“全阶段,全能力”的基金,打“阵地战”而不是“游击战”。

这样的趋势,已经在发生了。比如说风投行业的顶级基金,红杉资本,他们就正在扩充投资的阶段,不仅做A轮、B轮,还成立了天使投资基金,往后还想做二级市场。

当然,这也要求基金在未来要越做越大。

孙正义1000亿美金的愿景基金,已经让不少风险投资基金感受到了威胁。虽说很多人都不看好愿景基金,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超大规模的资本,在短期内也很难和愿景基金抗衡。

你也可以想象,往这个方向发展,对于基金的管理能力、规模化能力的要求,那肯定是上了不止一个台阶。过去那种靠个人人脉、左冲右突抢项目的投资模式,显然不够用了。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跟你分享了创新工场的合伙人,汪华和李开复关于风险投资趋势的分析。

VC行业是移动互联网大潮背后的主要推手,但是经过了8年的时间,大部分VC机构的管理模式依然没有经历过大的迭代。

互联网行业已经从争抢别人地盘的阶段,到做好自己内功的阶段了。相应的,风投机构也要迭代自己的管理能力,摆脱个人化的游击队模式。

从他们的分享中,我的收获是,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仅仅是做原则上对的事情还不够。在对的时间做事,跟做对的事,同样重要。因为时间的力量就像是潮汐,一艘船的进退由不得自己。

而风险投资投的其实不是哪家公司、哪个创业者,风投投的是对整个行业的信心。如果你相信一个行业会像大潮一样涨起来,那么无论在谁身上下注,最终总会有一个赢家跑出来。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