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你如果去过一次日本,哪怕只是短期旅游,基本都会对日本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那么整洁、有秩序,人...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你如果去过一次日本,哪怕只是短期旅游,基本都会对日本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那么整洁、有秩序,人...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你如果去过一次日本,哪怕只是短期旅游,基本都会对日本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那么整洁、有秩序,人人都那么谦和,有礼貌。做事也都是尽心尽责,精益求精。不管你对日本这个国家什么态度,这一点好像大家都承认。

但是,最近我偶然在得到App里打开了一本电子书:日本人近藤大介写的《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里面有一个章节居然写着,“日本缺什么?责任感。”奇怪,日本人做事那么负责,怎么会缺乏责任感呢?

这本书的作者近藤大介,作为日本著名的出版社“讲谈社”在中国的负责人,曾经在北京居住过三年,还长期担任两国商务活动的翻译。所以他对两个国家的观察都很有深度。

他为什么说日本人缺乏责任感呢?

这要看你怎么定义“负责”这个词儿了。如果能把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干好,这当然是一种负责。但是,如果这个事超出了我的责任范围呢?我要是还敢说,这锅我背,这也是一种负责啊。

比如,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看到,有的人说:“这事你们不用争了,出了任何问题,我负责。”

就是这种负责。

你发现没有,这两种负责,有的时候是冲突的。举个例子。一个医生要是对你说,这个手术要是做的话,会有以下风险: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如果你确定要做,你自己签字。我可是穷尽了我所知道的医疗知识,把所有风险都告诉你了,我负责吧?但是作为病人,我们需要的是另外一种医生,他会说:“你这个手术虽然有风险,但是我强烈建议你还是做。”我们把这种医生才看成是负责任的。

你看,这两种负责之间的区别是:对于不确定的风险,这口可能存在的锅,你背还是不背?

近藤大介说日本人缺乏的,就是这后一种责任感。他的洞见就在于,日本人就是通过前一种负责来回避后一种负责。也就是说你把一亩三分地里的活儿干得尽善尽美,这不见得是美德。因为,你可能是在甩锅。

举个例子,比如某公司内部提出要搞一个新产品。研发部门写出了一个策划书。老板一看,我得负责啊,全公司各个部门都看看,都提出自己的意见,直言无隐。法务部门一看:嗯,这个策划有可能因为侵害专利权被其他公司起诉,甭管风险有多大,勿谓言之不预也,我尽责了。销售部门也这么尽责,大笔一挥写上一条:对于是否真的能够提升营业额,尚存疑问。财务部门写的是:研发费用严重超标。废话,新产品,新想法,当然不在预算里。但是财务部门尽责了啊,风险我可是提示了,这锅我不背。宣传部门一看:嗯,因为是新产品,教育用户的成本很高。你看,这话也没错,人家也尽责了。

这么走上一圈,几十上百条负面意见就摆到了老板的桌上。老板,也是职业经理人,好不容易升上来的,这时候要他胆敢力排众议,说新产品坚决上,出了问题我负责,这需要多大的担当和勇气?站在他的角度,什么都不做,反而是最安全的。

近藤大介说,之所以大量的日本企业患上了“日本病”,就是这个原因。每一个环节的尽职尽责,导致实际上没有人对企业的发展负责。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逃避责任”。

在《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这本书里,他拿夏普公司举了个例子。

夏普公司很有名,但是起家是靠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产品起的家。什么呀?皮带头。就是裤腰带上的那个金属头。

20世纪初,日本人开始不穿传统和服,改穿西装,皮带的需求剧增。1912年,19岁的早川德次,也是夏普公司的创始人,当时他还是一个见习金属工匠,就开始干这个,赚到了第一桶金,创立了夏普公司。然后一路走来非常辉煌:世界上第一款自动铅笔、日本第一台收音机、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微波炉、第一款笔记本电脑,都出自夏普公司的手笔。创新力了不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夏普公司在液晶显示技术上,不仅是首创者,也一直领先世界。最辉煌的时候,夏普一年的销售额达到2400亿人民币。

但是,到了2012年左右,夏普的发展趋势突然掉头向下,出现巨额的亏损。1912年到2012年,这正好是公司创立100周年。本来要在东京的总部大楼搞100周年的庆典,结果呢?2012年,不得不把总部大楼都卖掉。

那你说是为啥?分析可能有很多。什么管理不善,技术路线错误,创新乏力等等。但是这些表象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近藤大介说,就是那个问题:逃避责任。

为什么夏普公司早期能那么辉煌?这和创始人早川德次的理念有关。1980年,早川德次逝世。他在临死的时候留下遗嘱说:“我希望夏普能够不断开发出让竞争对手争相模仿的商品。”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做什么,对手就学什么,看起来风险很大,但是只有这样,企业才有竞争力。因为被迫不断创新。

但是早川德次一死,继任的夏普管理层的策略就变了,提出另外一个目标:“以第一无二为目标”,这听起来也很正确吧?但是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是这么一句话:我们不能冒风险去干那些别人能够轻易模仿的事,我们要专攻那些最尖端的技术,确保别人追不上。这样一来,就没人说我们没努力了,我们所有人都尽责了。开发多种技术?失败了谁负责?不断推出新产品?搞砸了怎么办?就沿着现在的技术路线产品路线一路狂奔就好了,反正我们尽力了。

但是你知道的,这么一来其实风险更大。你在狂奔,你的追赶者也没闲着。一旦市场风向突变,或者一旦技术路线走错了,根本就没有回头的机会。而且,你在一条技术路线上狂奔,狂奔到最后,很多创新,市场根本就不需要,或者用户根本就没感觉,但是成本可是就上去了。

对,夏普公司就是这么走上了下坡路的。创始人去世之后,管理层都在追求尽心尽责,精益求精,不愧对工资,但是没有人对这家公司的未来负责了。其实横向看,日本那个时代的著名公司,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松下、东芝、索尼,都有着类似的命运。

你发现没有?如果是变化没有那么大、那么快的赛道,日本公司的表现都还可以,因为普遍职业素养比较高,人人尽责。但是在变化快速的电子行业,日本人这种独特的逃避责任的文化,往往就会结出恶果。

书中有一个场景我印象很深,2012年8月30日下午,有一个人在夏普公司里面大声吼:“你们日本人,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决定一件事?你们到底有没有一点责任感?”这个人是谁啊?郭台铭,富士康的老板。

郭台铭当时一听说夏普遇到了困境,就赶紧抛出了一个收购夏普的邀请。我出价,你们卖不卖,给我一个痛快。但是这个时候,日本人独特的“逃避责任“机制又启动了,反复地公文旅行,反复地开会研究,研究的结果通常都只有一个,就是下次开会研究的日期。不管郭台铭这边怎么催日方的回答都只有一个——“尚在研究中”。所以最后气得郭台铭大声怒吼,然后摔门而去。那这个收购什么时候才完成?2016年。距离这件事启动,已经4年时间过去了。

你看,每一种美德发挥到了极致的时候,往往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那问题又来了,这是不是当代日本文化的问题呢?近藤大介说,不,逃避责任,这是整个日本文化的深层问题。从这个角度,可以解释很多我们很难理解的日本现象。

这个深挖一层的话题,罗辑思维,我们明天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