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26日,英国在敦刻尔克开展历史最著名的军事撤退行动,9天内将34万士兵从法国海岸撤退到英国,堪称奇迹。9月1日在中国大陆姗姗来迟的电影《敦刻尔克....
1940年5月26日,英国在敦刻尔克开展历史最著名的军事撤退行动,9天内将34万士兵从法国海岸撤退到英国,堪称奇迹。9月1日在中国大陆姗姗来迟的电影《敦刻尔克...

1940年5月26日,英国在敦刻尔克开展历史最著名的军事撤退行动,9天内将34万士兵从法国海岸撤退到英国,堪称奇迹。9月1日在中国大陆姗姗来迟的电影《敦刻尔克》,就是以该事件改编而成。

敦刻尔克大撤退前,为什么希特勒突然命令德国装甲部队停止进攻,一直以来争议不断。德国不仅错失了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歼灭英国陆军主力的机会,整个二战,德军都未能入侵英国。为什么纳粹德国对敦刻尔克大撤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纳粹德国,自始自终未能染指英伦三岛?

无论你看没看过电影《敦刻尔克》,你可能都需要了解这些史实。

我们将在法国战斗

二战前,英法对纳粹德国施行绥靖政策,放任纳粹德国在欧洲为非作歹。纳粹德国接连完成了以下军事行为:重振军备、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希特勒似乎习惯了英法对他的姑息,下一步准备入侵波兰的他,自然也希望英法放手不管。但1939年9月入侵波兰后,英国还是对纳粹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尽管希特勒表达了波兰是他最后的领土要求。

所以当听完英国的最后通牒,希特勒坐着一动不动,沉寂了“像100年一样长”的时间,然后望向他的外交部长狠狠地说:“现在怎么办?”要知道20多年前的一战,德国就是因为错估了英国的反应,造成了后来的不利局面。

但实际上希特勒不需要这么悲观,至少暂时是这样。宣战后的英法在西线并未主动攻击德国,法军守在马其诺防线后面,白白等着德国打败波兰掉转头来。

1940年5月,德军在西线发起进攻,入侵中立的比利时与荷兰,并在比利时南部以坦克部队突破阿登森林,绕过马其诺防线。

这是德国又一次入侵比利时,一战德国入侵中立的比利时,是英国宣战的直接原因——正如二战德国入侵波兰是英国宣战的直接原因——当时比利时的中立始于1831年,得到英国担保。1914年德国首相贝特曼对英国“仅仅为了一张废纸……就对一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国家……干出这种难以想象的勾当”的指责刚过20多年,德国人就再一次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中立条约的看法。

德国的虎狼之师迅速突进,英法联军节节败退,退缩敦刻尔克,此时三面被围一面靠海的联军有被全歼的危险。但5月24日,希特勒突然命令装甲部队停止追击,直到5月26日夜间,希特勒才取消停止前进的命令。

这给了英法联军宝贵的时间组织防线,之后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遇到顽强抵抗。同时就在5月26日晚上,英国海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用大大小小的船只——还有很多英国沿海的市民志愿驾驶民船前来搭救——从敦刻尔克撤出战斗人员。

原本英国海军只指望有两天时间,撤出4万人,结果英法联军的防御争取到了9天时间,最终40万联军撤出约34万人,其中英军21.5万人,法军9万人,比利时军3.3万人。4万法军固守到最后,最终被俘。

敦刻尔克大撤退挽救英国陆军主力,6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提醒到“战争不是靠撤退来打赢的”,但也正如他所说,敦刻尔克奇迹“孕育着胜利”。

为什么希特勒在5月24日命令停止进攻,是几十年来很多人争论的一个问题,德国将领在战后审判和其他场合中,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

对这个命令的发出起作用的一个方面来自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戈林希望由他的空军收拾退缩到海滩的英法联军,结果因为天气原因,空军的攻击成果不理想。另一个方面来自A集团军司令伦斯德,他担心装甲部队突得太前会有风险,建议等待步兵部队接应。人们猜测还有一个政治原因,希特勒希望给英国留一些生机,以便之后与英国达成和平协议。

希特勒确实想跟英国议和,就在5月24日这天,希特勒到A集团军总部,跟伦斯德谈到了他对英国的和平条件,他强调大英帝国有存在的“必要”,谈到“英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他对大英帝国是钦佩的,他要求的只是伦敦放手让他在欧洲大陆有行动的自由,甚至一战后德国被剥夺的殖民地都不是一定要归还,因为归根结底殖民地不过是负担,而且“很少有德国人愿意去热带生活”。这些话令在场的人大为惊异。

抛开希特勒对同为日耳曼人的英国人的感情不说,希特勒有理由认为,法国崩溃后,英国没有道理独自支撑,尤其是他的和平条件非常“宽大”,但是他想错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我们将看到希特勒与他的纳粹德国是如何错误估计英国人的顽强心性。

我们绝不投降

敦刻尔克大撤退不算什么光彩的胜利,但敦刻尔克大撤退无疑给英国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英国人更不可能投降。

6月4日,在英国下院通报敦刻尔克大撤退情况后,丘吉尔随后发表了一段著名演说“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中战斗,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战斗,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战斗,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战斗,我们将在山区战斗。我们绝不投降……”

丘吉尔的意思毫不含糊,英国会战斗到底,即使英国本土被征服,英国政府也会撤退到加拿大继续战斗,直到有一天重返英国,不仅要重返英国,还要重返欧洲大陆,将现在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旧世界“解放出来”。

但是到目前为止,希特勒还没有制定针对英国的作战计划,而英国在前一年的9月已经宣战了。希特勒相信英国会妥协,6月14日,他第一次公开表达了希望与英国媾和,此时法国政府已搬离巴黎,投降在即,英国没有道理独自支撑。第二天,希特勒通知德国将领,他要复员一部分陆军,将陆军规模从160个师缩减到120个师。

6月中下旬到7月初,希特勒都在等待伦敦方面对他抛出的橄榄枝的回应。7月1日,他对意大利大使说到他“不能想象英国还有什么人当真相信能获得胜利”。

教皇、瑞典国王等中立国人士也试图调停劝和,丘吉尔给瑞典国王的回复态度坚决,除非德国先恢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特别是法国的自由和独立,否则不会考虑任何和平建议。

希特勒不得不考虑与英国继续作战的问题,7月2日最高统帅部发出含糊不清的命令,指示登陆英国是可能的,现在需开始做准备工作,但“登陆的日期还没有决定……入侵仍然仅仅是一个计划,还没有做出什么决定。”

7月13日,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发现,此时希特勒“仍然一心在想英国为什么还不走和平道路”。哈尔德在日记提到一个德国不希望与英国继续打下去的原因,如果德国击溃英国,大英帝国分崩离析,对德国并无好处,德国人流血牺牲,获得实惠的只是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

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如有必要,即付诸实施”的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命令,代号“海狮计划”。

7月19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他精心准备的演说,从技术上说,这次演说是希特勒人生最精彩的演说之一。

在演讲中,希特勒将英国官员与民众区别开来,直指丘吉尔是战争贩子,他表示英国政客固然做好了退守加拿大的准备,但英国民众并不想离开故土,并恶意攻击英国政客早就将子女和金钱送到加拿大了。最后希特勒总结到“我看不出有继续打下去的任何理由”。

希特勒充满谎言的演说不仅有可能达到离间英国民众和英国政府领导人的效果,使“好战”的政客孤立,还在德国人心中制造了如果与英国继续作战,责任在于英国一方的印象。

在德国的文武官员看来,元首的演说释放出极大的善意,元首给英国的条件十分宽大,他们相信英国一定会接受元首的建议。希特勒也是这么想,如果被攻击的丘吉尔不会,至少热爱和平的英国普通民众会有热烈回应。

但希特勒太不了解英国人的心性了,不到一个小时,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德语广播就给了一个坚决的回应——“不”。事实上这是英国广播公司自己的想法,并没有收到英国政府的指示。英国政府的意思当然不会和BBC有何不同。

7月22号英国外交大臣正式拒绝了希特勒19号的和平建议,德国登陆英国作战越来越有必要了。可德国为什么至始至终没能登陆英伦三岛?

我们将在空中战斗

登陆作战对纳粹德国来说,面临巨大的困难。陆军参谋总部从开始就对登陆英国作战不感兴趣,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行动。自从11世纪的诺曼征服以来,还没有人征服过英伦。

在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和可观的皇家空军面前,德国海军的实力捉襟见肘,他们只能保卫一条狭窄的登陆战线,陆军则认为如果战线过短,英国陆军会将他们赶下海。海军元帅雷德尔坚持9月15日是最早的行动日期,而10月之后天气会变差,因此最好是明年5月以后再行动。

8月1日,德国最高统帅部发出指令,争取9月15日行动,后来改到9月21日,前提是德国空军能重创英国的空军、海军和港口。因此取得制空权是入侵英国的必要条件。

8月12日,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下令执行“鹰计划”,在战斗机护航下出动轰炸机,轰炸英国的飞机工厂、机场等军事目标,以期取得制空权。此时德国集结了926架战斗机和1200余架轰炸机,英国空军的战斗机则只有约700架。戈林相信他的空军能在4天内摧毁英国南部防御,两至四星期摧毁皇家空军,他甚至认为可能仅靠空军就能使英国屈膝投降。

德国空军尽管有数量上的优势,但英国的喷火战斗机性能更好,并且英国的战术也更先进,皇家空军有效地运用雷达技术,德国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英国。因此初期每次空战,德国飞机的损失都比英国多,前这3天德国损失47架飞机,皇家空军损失13架。

8月15日展开第一次大规模空战,德国损失75架飞机,皇家空军损失34架。17日德国又损失71架飞机,皇家空军损失27架。此后天气不佳,空战停了几天。

皇家空军通讯的中枢是地面的扇形通讯站,扇形站根据从雷达、地面观察站和空中驾驶员获得的情报,用无线电指导空中飞机作战。德军注意到扇形站和驾驶员之间有无线电交流,于是去轰炸这些扇形站。

在8月24日到9月6日的大规模空袭中,7个关键性的扇形站有6个受到猛烈轰炸,皇家空军通讯系统处于瘫痪边缘,加上连续作战的飞机驾驶员已疲惫不堪,这期间皇家空军损失战斗机446架,德国空军损失385架,第一次少于英国,戈林认为皇家空军接近衰竭。

皇家空军已渐不支,在这危险的时刻,德国空军却改变了他们的战术,原因很讽刺。8月23日,12架德国轰炸机原本要轰炸伦敦郊外的军事目标,因为航向错误,把炸弹投到市区,炸死了一些平民。

在此之前,双方都只打击对方的军事目标,德国空军误炸平民,英国人认为是故意的,出于报复,第二天晚上皇家空军轰炸了柏林,尽管没有造成多大物质损失,但德国本土遭到轰炸对德国人产生的心理作用是巨大的,随后几天皇家空军又夜袭了柏林几次。

希特勒需要对柏林市民有所交代,9月4日,他对体育馆对民众发表演说,要以百倍的炸弹报复英国的轰炸,把英国城市“夷为平地”。

于是德国空军停止攻击军事目标,转而轰炸英国城市,皇家空军得到喘息之机。9月7日,伦敦遭到轰炸,德国空军遇到的抵抗不多,戈林相信英国战斗机兵力已接近匮竭,事实上,皇家空军未被击败,他们还将加强对德军的攻击。

9月15日德国空军做出最后的努力,结果缓过劲的皇家空军以损失26架飞机的代价击毁德国56架飞机,还轰炸了德军的船只、军火库、油库等军事目标。德军集结在港口的运输船20%被击沉或击伤,希特勒不得不命令疏散船只。

9月17日是下达登陆作战命令的最晚时间。到了这天,眼看消灭皇家空军非一日之功,希特勒决定“海狮计划”无限期推迟,登陆作战已不可能,但希特勒要求空军继续轰炸英国,保持对英国的压力,陆军则从“海狮计划”中抽离,他已决定第二年5月入侵苏联。

在1940年7月到10月底这个阶段,德国一共损失1722架飞机,英国损失915架。尽管德国空军对英国飞机工厂造成不少损失,却从未动摇过英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这一年,英国本土——不包括海外自治领、殖民地——生产了9924架飞机,比德国的8070架还多。因此皇家空军初期数量上的劣势,越往后越不值一提,9月份之后德国空军再也不会有取得制空权的机会。

不列颠空战一直持续到第二年6月,连续的空袭对英国的城市造成巨大损失,伦敦市区1/5的房屋被毁。但英国人在这场战争中坚持下来,早在8月20日,丘吉尔就在下院讲到“在人类战争领域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那么多的人的生存全靠那么少的人”。

最终纳粹德国既没有摧毁英国的军事力量,也没有击溃英国人的意志,希特勒的战略目标完全失败,它源于开始就没有制定出周全的计划,错估了英国人的心性;当德国人不得已临时制定出计划,又因为对手实力强大和顽强,而计划落空。因此难怪也有人认为“海狮计划”从开始就是虚张声势,为了给英国人施加压力,并掩人耳目。

当年10月12日,希特勒正式将“海狮计划”推迟到第二年春天,到了1941年7月重新定义了春天后,希特勒又将其推迟到1942年春。1942年2月13日,希特勒则彻底毙掉这个计划。

正是在1942年,同盟国在多条战线吹起了反攻的号角,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代表了二战的转折。作为同盟国的一员,英国战斗到了最后,并当之无愧地赢得了二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