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有一个话题,叫“全球变暖”。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已经吵了几十年了。最早的争议是,全球变暖是不是事实?现在基本上已经没...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有一个话题,叫“全球变暖”。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已经吵了几十年了。最早的争议是,全球变暖是不是事实?现在基本上已经没...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有一个话题,叫“全球变暖”。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已经吵了几十年了。最早的争议是,全球变暖是不是事实?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质疑了。那接下来又有人吵:全球变暖是什么导致的?是因为人类活动?还是因为自然的周期变化?这个还在继续争议。

但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另一个话题:全球变暖一定会带来灾难吗?

答案好像是明摆着的,当然是灾难。各种极端气候,淡水稀缺,物种灭绝等等。随便找一份环保资料,你都看到一大堆灾难品种。其中最容易想象到的,也是最迫在眉睫的灾难,就是海平面上升。

现在一般的测算是,未来一、二百年,因为全球变暖,南北极和冰川融化,海平面会上升一米。不得了,如果上升一米,好多岛国都要被淹没。那些全球最繁华的城市大多数是在海边,纽约、东京、伦敦,上海,香港,长此以往,这不就全完了吗?这还能不是灾难吗?

不过,你想到一个国家,荷兰。海平面上升,对我们来说,那是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而对荷兰来说,那不是什么未来,就是现实啊,而且是已经持续很多年的现实啊。

荷兰,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低于海平面,里面生活了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创造了超过70%的GDP。其中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6.7米。这不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未来海平面上升之后的样子吗?可是荷兰有灾难么?荷兰的状况是什么呢?荷兰的GDP和中国的浙江差不多。但是它的人口还不到浙江的三分之一。你就想想荷兰的经济有多发达吧。

所以,如果全球变暖是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我们无法逆转,海平面一定会上升,甚至升的幅度远远超过现在预测的一米,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如果通过回顾荷兰这个国家的历史,也许就可以看见未来的样子。

这要回溯到13世纪了,中世纪晚期,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低啊,但是和海水抢土地,小规模的围海造田还是会的。无非就是堆土圩子,围个圈,然后把海水抽出去。这不就有了一小片耕地了吗?土圩子越造越多,就连起片来了,这就是原始的海堤。为了抽水,就有了风车。荷兰满地的巨大的风车,就是这么来的。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荷兰人遇到的大堤垮塌,然后全国性的大洪水,大概有20次,每一次都损失惨重。最近的一次,其实就发生在几十年前,1953年的2月,1836人死亡,10万人无家可归。

但是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荷兰的海上堤坝越造越邪乎。从早期的土圩子,一直造到20世纪的三角洲工程,现在荷兰全国的围海大堤,有2400公里,围垦了7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所以荷兰人有句话说:“上帝造了荷兰人。而荷兰本身是荷兰人造的。”

再站远一点,你会发现,荷兰人在历史上的大国崛起,跟这种严酷的自然挑战其实也有关系。因为跟大海搏斗,自然就会造船;因为长期捕鱼,吃不了,用盐腌了出口,自然就有了海外贸易;有了贸易,自然就有保护贸易的称霸全球的海军;有了贸易,自然就要制定各种规则,所以,什么股份制公司,什么股票交易所,这都是荷兰人的发明;有了这些规则,所以荷兰文化就充满了商业精神,今天欧洲人说起吃饭各自付账,就是AA制,还是说go dutch,就是“到荷兰去!”。你就想荷兰文化中的商业精神有多有名?

你看,灾难不是毁灭人,而是让人变得更强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说挑战越大、成就越大吗?灾难也是奋斗者的机会吗?这也太鸡汤了吧?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灾难面前,人类真正的行动轨迹是啥?

过去我们一提到全球变暖,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办?大家自然想节能减排啊,人人从自己做起啊,少开空调多走路啊。这些号召听起来都很正能量。但是它们的底层逻辑是两个:第一,依靠每个人改变观念,就能实现自我约束,就能违背我们的人性和利益。第二,逆转那个已经成型的大趋势,我们人类能做到。

但是深想一层的话,你会发现这两个底层逻辑可能都有问题。

第一,通过改变观念,实现每个人的自我约束,这个太难了。不说别人,就说防止全球变暖最著名的呼吁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他都做不到。
第796期 | 全球变暖是一场灾难吗? 2019/08/28

有媒体爆料,说戈尔一家,一个月的用电量是19000多度,是美国家庭平均用电量的20多倍。一年,他家电费要花2万多美元。那是因为他家人口多吗?不多。他离婚了,孩子也不住家里。他家就他一个人。连戈尔这个全球到处奔走,呼吁节能减排的人都做不到约束自己的消费,我们有什么信心别人能做到呢?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底层逻辑:我们人类有可能逆转那个已经成型的自然大趋势吗?

这问题如果换到200年前,估计没有人这么想。这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形成了一个思维惯性:我们人类有力量,我们可以改天换地。所以才有那句口号嘛,我们要拯救地球母亲。

但是只要稍微理性一点,就知道,地球,几十亿年的天体,什么阵仗没有见过?什么恶劣的情况没有经历过,她需要我们人类拯救吗?人类唯一要拯救的哪是地球,就是自己。

可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方法,从来不是逃避灾难,更不是狂妄地认为自己可以逆转灾难,让它不发生。从今天我们讲的荷兰人的故事,你看得出来,人类拯救自己的方式一直都是,而且永远都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请注意,这个遇到问题,不是指那种抽象的,全人类面对的问题,而是具体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要面对的问题。而解决问题,也不是为了什么神圣的使命,而是为了利益,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可以持续为之努力的利益。

我推荐你去听一下得到《每天听本书》栏目里的一本书,叫《横财》(戳此收听),作者是美国的一位环境记者。这本书的主题,你看一下副标题就明白了,叫“全球变暖,生意兴隆”。对,全球变暖这个问题,正在变成那些大大小小的公司发财的机会。没想到吧?要不怎么叫“横财”呢?

比如,赤道地区的人为了全球变暖,忧心忡忡,但是北极地区的人高兴得摩拳擦掌。北极的冰要是融化了,至少有两样机会就出现了。第一是北极地下大量的石油贮藏,就能挖出来了。第二,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全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马上就会发生剧烈变化。

再比如,全球变暖,有些本来很偏门的生意,突然就有了发扬光大的机会。像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原来只是用来解决沙漠地区的饮用水问题,而现在他们想的可是要帮助阿尔卑斯山上的滑雪场人工造雪。像我们前面讲到的荷兰人的拦海造田的筑水坝的技术,在未来全球变暖的格局下,也很有前景。

你看,这个世界很有趣:

面对一个全人类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有的人是一脸神圣地大声疾呼全人类各自克制,希望倒转乾坤。而另一些人呢?毫不掩饰自己利益冲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要发个横财。

你说,如果全球变暖真是一场灾难,那么哪一种人才更能帮到我们呢?我相信,答案是后者。

从几百万年前,东非大草原上的森林开始退化,人类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上开始,灾难和人类文明从来就是相伴的。但是话说回来,灾难从来就不导致什么确定的后果。

灾难只是一次格局的洗牌,让更能解决问题的人更容易胜出而已。

好,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罗辑思维,明天见。

划重点:灾难只是一次格局的洗牌,让更能解决问题的人更容易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