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上周老喻的《人生算法》课,终于更新完毕,现在是一个完整课程了。今天我就聊聊,我和这门课的缘分,以及我从中得到的启...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上周老喻的《人生算法》课,终于更新完毕,现在是一个完整课程了。今天我就聊聊,我和这门课的缘分,以及我从中得到的启...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上周老喻的《人生算法》课,终于更新完毕,现在是一个完整课程了。今天我就聊聊,我和这门课的缘分,以及我从中得到的启发。

这得说到两年前了。

2017年的春节假期,我记得那是个下午,闲着没事乱翻朋友圈,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叫《概率权》。那篇文章很长,而且很烧脑,但是我一口气看完,然后赶紧转发给亲近的朋友。当时的感觉是惊为天人,居然有人这么思考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老喻。

那看到这道好菜,当然就想认识一下后面的大厨。几经辗转和朋友介绍,我就和老喻在网上聊上了。原来,他是一位在生意上功成名就,现在移民到加拿大,安静地读书、思考、陪伴家人的人。要说身份,他就只剩下一个了,那就是一个职业的思考者。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反复邀请他到得到来开一门课程。不过,要把散碎的思考,变成一门成体系的课程,还是很难。将近两年时间的持续打磨,才有了你现在看到的《人生算法》这门课。

好,说回到2017年的春节,那篇叫《概率权》的文章为什么对我那么震撼呢?因为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想过问题。

通常,我们把人生,看成是能力和机遇的一个奇怪的混合物。所谓机遇是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那玩意太大,那是老天爷决定的事。我们能做的,无非是通过努力,不断地增长能力。至于最后的结果怎么样,那是“由天不由我”啊,认了就行。

但是老喻那篇文章想说,不对,人生成败中间,我们能操控的东西,比想象的要多得多。我们拥有的资源,也比看起来的要多得多。老喻说,至少有两样东西,我们身上都有,但是很多人不一定看得见,甚至会主动放弃。一个叫时间权,一个叫概率权。这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什么叫做时间权?简单说,就是忍受当下的不确定性,延迟满足,带来的价值。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你种了一片苹果林,要等到3年后结果子的时候比较值钱。但是有的人等不及,提前打折把这些幼苗卖掉,那就是放弃了时间权。

这个听起来好理解,但是做到极难。巴菲特的投资秘诀,也无非就是长期持有有价值的股票。但是这“长期”二字,谈何容易。

那另一个概念概率权呢?这就是一个更复杂的概念了。

我曾经讲过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大富翁要给你一笔钱,但是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有50%的机会能拿到一个亿,还有一个选择是确定性地能拿到一百万,你会选择哪一个?我问过身边的很多人,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拿一百万直接走人,落袋为安。原因很简单,那一个亿看起来很诱人,但是,有一半的机会会落空,万一落空,小心脏受不了。

这是我们的直觉。但是只要稍稍深想一下,就知道,50%的机会拿到一个亿,这个机会,按照概率的算法,就值五千万,你等于是在100万和5000万之前选,你为啥会选100万呢?对,我们普通人在直觉上就恐惧那些不确定的东西,希望百分之百都是确定性的答案。说白了,我们本性就是倾向于放弃概率权。

那不放弃概率权,有什么好处呢?难道要当一个赌徒么?去赌那个有50%的机会能拿到一个亿吗?不是。概率权在手,操作的空间,比看起来的要大。

比如,你可以把这个价值5000万的选择权,以2000万的价格卖给别人。这总比拿到确定性的100万强吧?

还有,你可以找一个有钱人,把这个选择权以100万的价格买给他,但条件是,如果他真中了一个亿,要分一半给你。你看,你不仅确定地拿到了100万,而且还有机会博一下那带风险的一个亿。这个选择,只要你不放弃概率权,放到一个懂一点金融的人的手里,他会想出无穷无尽的方法,来操纵这个一个亿,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权。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

你看出什么没有?只要我们能够克服自己内心对确定性的渴望,敢于把握那些带有概率机会,我们的资源其实多得多。一个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些看得见的财富、名望,时间也是我们的资源,概率也是我们的资源。只不过,很多人主动放弃了而已。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程,就建立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他要带我们看到那些平时看不见的资源。

我和老喻认识两年,每次回国都会见面聊天,我发现他和普通人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有结构化的思维。

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他看任何问题,不凭直觉,而是在自己的思维框架上下功夫,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直到找出对当前这个问题,更有深度、更有效的思考方法。

举个例子。找结婚对象这件事,对很多人都很难。因为碰到合适的人,太不容易了。我们都知道,婚姻质量对人的一生的生活质量影响有多大。遇到这样的难题,很多人,就说,我随缘吧。这句话害死人,其实是托词,本质上是放弃主观努力。

老喻在闲聊的时候说,他有一个模型,可以加大成功的概率。这个模型叫“三门模型”。

我们谈到一个人的性格,通常是用“外向”或者“内向”来形容,这就太粗糙了。结构化地不够,老喻说,其实可以更结构化一点。把一个人的心灵开放度,想象成一个带院子的房子,那其实有三个门。最外面的大门是院子的门,然后是房子的大门,最后是卧室门。

有了这个模型,你就可以把人的性格更精确地分类。

比如,有的人院子大门敞开,但是你很难进入房子的大门。这就像是在社交场合上遇到的某些人,面子上很热情,但很难跟人深交。

再比如,有的人花园门紧闭,房子大门也不轻易让人进。可一旦让你进去了,恨不得马上把卧室门也给你打开。这类人平时很内向,看起来拒人千里之外,但别人稍微对他真诚点儿,他就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你看。

你会发现,用这个“三门模型”来衡量人,会出现八种不同的人。如果你要找结婚伴侣,最佳的三门模型是:第一步,热情敞开院子的门,进来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你选择的机会就多,甚至会遇到那种,你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喜欢,但是一旦遇到发现挺合适的人;第二步,要虚掩着房子的门。为什么要虚掩?这是要设立一道屏障,只让那些有心进房子的人推门进来。这是一道筛选机制;第三道门,是卧室门,那就要看紧了,为的是严防渣男渣女。

你看,这么一分析,是不是马上就有了行动方案?是不是比“随缘”两个字要靠谱得多?积极得多?这就是结构化的思考方法。

我在闲聊中听老喻讲到这个“三门模型”,发现不仅是找结婚对象,用来观察我们身边的人,也有用。至少,你眼里的人,不是内向和外向两种人了,而是不同三门组合下的八种人。你可以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交往方式。

你看,不需要更多的外来信息,仅仅是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上下功夫,就能加深对事实的理解。这就是结构化思考力量。

老喻的《人生算法》就是用这种方法,把一个人做决策的内在过程,挨个拆解了一遍,又把一个人可能遇到的外部难题,又挨个拆解了一遍。这门课之所以叫“人生算法”,其实是借用了一句著名的话,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这本书里说的:

“在未来世界,只有1%的人掌握算法,而其他人,99%的人,只能提供数据,沦为毫无用处的人。”

通过结构化的思考,掌握那些我们生来就有,但是不容易看得见的资源,这就是老喻这门课要达到的目的。在此强烈推荐给你。

罗辑思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