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昨天我们聊到了一本书《超市里的原始人》,其中有一段话对我刺激很大,说出了现代人生活的一个很悲惨的侧面。我们都生活...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昨天我们聊到了一本书《超市里的原始人》,其中有一段话对我刺激很大,说出了现代人生活的一个很悲惨的侧面。我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感知不到,但是和原始人一对比,还是很刺激的。

你想,一个生活在原始部落里的人,他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外界,食物不好找,敌人很凶残,但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很容易安放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活得越老,就越容易得到尊重。年纪大,就意味着储存着这个小部落更多的知识嘛。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步步登高的人生,很容易活在希望中。

但是现代人可不是,外部的挑战通过经济、科技解决了很多,没有那么严酷了,而来自于内心的挑战特别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活得越老,就可能越没有用,甚至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每个人要努力生活,才能维持自己的社会存在。

你想,这两种人生,一个是越活越有尊严,一个是越活越要自己找到尊严。这个对比,是不是很扎心?所以,我们现代人其实就有一个终身的使命: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内心。

今天再给大家推荐一本得到电子书会员里的书:《暗理性》。副标题是:如何掌控情绪。作者是卫蓝老师。

那这“暗理性”指的是啥呢?指的就是“情绪”。奇怪,情绪就是情绪,理性就是理性,它们好像是反义词啊。情绪怎么会是“暗理性”呢?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这样的疑惑,“暗理性”这个词,是不是在强行发明一个概念呢?

但是,看完之后,倒是有很多启发。我们对情绪这个东西,原来有很多误解。我们通常会觉得,在现代社会生存,情绪是一个特别不好的东西,会耽误我们理性行动。但是《暗理性》这本书说,情绪不是和理性对立的东西,没有情绪作为底层,我们所谓的理性压根就不存在。

你想,我们要理性干嘛?趋利避害。但问题是,对利和害的判断,最早的应对机制就是靠情绪啊。当我们还没有进化出大脑皮层的时候,当我们还是爬虫的时候,我们趋利避害的机制就是靠大脑里的“杏仁核”,机制也很简单,两种:“战斗”或者是“逃跑”。现代人类那么复杂的理性机制,其实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我们现在脑子里,还是带着那个几亿年前的杏仁核。

所以,我们扪心自问,每一个看起来理性的决策,是不是也都有那个情绪的基础在做最根本的推动呢?比如,你疯玩了一天,突然想起明天要考试,你就会受到焦虑情绪的驱动去复习;或者你看到一幅画很感兴趣,愉悦的情绪会驱动你去了解绘画,甚至学画。对,每一个理性的决策,本质上都是因为“脑子一热”。没有这个情绪决定的脑子一热,我们的理性,就会失去方向感。

再来,情绪会帮我们建立认同感。我们经常讲爱祖国、爱家乡、爱团队、爱家人,所有这些认同感的前提,都是情绪。如果没有,那是啥?“反社会人格”啊。一个人如果缺乏足够的情绪认知,道德感就会变得很低。他们没办法很好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没有同理心,所以折磨别人时就不会有愧疚感。你看,没有情绪能力,连道德底线也守不住。还谈什么理性。

还有审美能力。听一首悲伤的歌曲,流了泪;登上山顶看风景,感到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看喜剧听相声,能分辨那个最细微处的语言技巧,笑出了声,这都是审美能力。底层也是情绪。

所有这种感受力从方方面面汇集起来,这种审美能力最终决定了:我们对人和事赋予什么样的意义。我们这一生之所以能不断向上,其实靠的不是理性选择,而是这种能不断积累的意义感。这就是审美的价值。

说到这儿,你会觉得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其实还是挺贴切的:《暗理性》。对,情绪,是暗中的理性。它不仅和理性不对立,甚至还是理性的基础。

你可能又会说,那我们为啥觉得情绪是一个坏东西呢?

这是进化导致的不适应。情绪这个机制,产生得早,所以我们对它有很严重的依赖。但是也因为它产生得早,很多新情况,它处理不了。

举个例子,刚才我们说了,情绪的底层非常简单,是“战斗”和“逃跑”这两套机制。在原始社会,这就够了。但是在现代社会呢?敌人和朋友、收益和成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的情绪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情况。

比如,你想买房,但是房价太贵。这种情况,是战还是逃呢?战斗,对手是谁呢?冤无头债无主。逃跑,你往哪儿逃呢?战也不行逃也不行,那情绪系统可不就容易紊乱了嘛。这样的情况我们遇到的太多了。人类社会盘根错节,我们不得不和自己不喜欢人和事打交道,单纯的战和逃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情况。

在《暗理性》这本书中,我受益最大的部分,是搞清楚了负面情绪的产生机理。

负面情绪经常在我们脑子里窝成一团,从来没有条分缕析地分析过。

情绪是很多的,像愉悦、崇高、恐惧、怜悯啊,这类情绪我们都知道非常有用,帮助我们处理日常情况。但是还有一些情绪,我们非常讨厌,最主要的是四种:敏感、焦虑、愤怒和抑郁。这就是通常我们讲的负面情绪,有人搞出这些,我们就指责他们“负能量”。那它们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暗理性》这本书就给了我们一个思考框架。你看,我们人,每时每刻都在做三件事情:感觉、思考以及行动。这是啥?如果把人比作机器,那么,感知、思考和行动这三件事情就相当于三个过程: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对吧?这三个过程出现了偏差,就出现了负面情绪。我们一个个地看。

如果我们在第一步:感知过程中,捕捉了过多的信号:他刚才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看不起我?他说那句话是不是对我有什么不满?感知了过多的信号,这就是敏感。敏感是个感知力问题。

好,下面到第二步:思考阶段,也就是信息加工阶段,我们要调动资源来处理事情。如果觉得资源不够,考试要来了,我准备时间不够;马上要上台了,我的讲话稿还没背熟,这可不就焦虑了吗?所以焦虑本质上是个资源问题。

到了第三步:行动阶段,如果行动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我们就倾向于要去找一种保护自己或者是恐吓对方的策略,这就是愤怒。比如,我的行动目的是要说服你,但是发现办不到,那我就愤怒,要么你被我吓住了,要么我觉得你是个混蛋,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所以,为什么有人说“愤怒是无能者的表现”,就是这个道理。愤怒其实是我们对付世界无能情况下的一种策略。

那如果行动也失败了,这就到第四个阶段,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脱离行动,承认失败,一边疗伤,一边面对损失,这是什么情绪?就是抑郁。

那只有这四种有害情绪吗?其实还有一些衍生出来的有害情绪,那就是“内疚”或者是“自责”,内疚自己为什么那么敏感而错怪别人,内疚自己为什么那么焦虑搞的其他人也很紧张,内疚自己为什么那么愤怒让别人受到伤害,内疚自己为什么不能从抑郁中尽快摆脱出来。这种内疚情绪带给我们的伤害,其实也很大。这是社会化情绪。

再归纳一遍:敏感是为了捕获更多的信号、焦虑是调动资源的表现、愤怒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抑郁是我们帮助自己受伤恢复和面对损失的方式,而内疚是以上四种情绪在社会化环境中衍生出来的自我压力。

这么一看,其实负面情绪没有什么大不了,本质上它们都是保护我们的方式,要是完全没有,那反而让我们暴露在巨大的伤害之中。

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怎么控制负面情绪的过度表现呢?这个话题,我们明天见接着聊。

罗辑思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