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和朋友聊到一个话题,说现在的老板的脾气为啥变得越来越好? 对于老板这个词,大家难免还是有刻板印象:在企业里面...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和朋友聊到一个话题,说现在的老板的脾气为啥变得越来越好?

对于老板这个词,大家难免还是有刻板印象:在企业里面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动不动就说,今天给我加班,干不完就给我滚。现在的老板真是这样吗?我好歹也算是一个创业者,公司也几百号人,我是不敢这么狂的。我认识的创业者,当老板的也都不敢。大家脾气都好,甚至比对自己家里人还好。

有人不是说过一个理论吗?说,老板这个职业的本质是在干嘛?是在“营销职位”。把公司的大大小小职位推销给人。不仅是外面的人,更重要的是已经在公司的同事。用待遇、情感、发展前途,要是推销得不好,这个人才就留不住了。作为一个推销员,你有啥好横的?是员工反过来要对你横才对啊。

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视角,老板、员工,各自都有各自的委屈。但是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越是新经济的公司,老板的脾气就越好,越是传统企业,老板的威风就越大,这是个肉眼可见的区别。我自己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一个会议场合:一家传统企业的老板进场,他们公司的员工全体起立,恭迎老板进场。等到一家互联网大公司的老板进场,他们的同事就跟没看见一样,老板自己猫着腰找座位。现场的那个对比非常明显。

那这是为啥呢?老板的脾气为啥越来越好呢?

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是一致的,但是背后的解释,还需要继续追问。核心是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现在员工辞职另找工作变得容易了?人力资源变得重要了?第二,为什么现在更多人创业,公司变多了?或者说,为什么现在人们能够更多创业,过去的人就不能?是什么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

这就要跳到一百多年的时间尺度上再来看这个问题了:一家企业和它整合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人类很早就有企业,但是,规模都很小。即使发生了工业革命,有了蒸汽机,企业的规模也很小。大规模的企业,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出现的,它们有的一直活到了现在。比如,强生、可口可乐、通用电气,固特异、奔驰、宝马等等。

那么请问,它们为什么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变大了呢?答案是:因为小了活不下去。

大企业的优势我们都懂。规模大,就有了规模效应,各项成本就降下去了。这个我们都懂。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个时代的企业必须搞垂直整合。否则没有安全感。

什么意思?我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你在19世纪后期,在美国开一个钢铁厂。你作为老板会有一个担心,就是会不会被其他企业卡脖子。为啥?因为你的炼钢高炉一旦运转是不能停的。一停损失巨大。但是你对铁路的依赖性很高。铁路既是你的大客户,而且你生产出来的钢材也需要通过铁路运出去。所以,铁路公司的老板要是跟你使坏,分分钟就让你尴尬了。

但是反过来呢?铁路公司老板也怕你。钢铁厂也是他们的大客户,他也怕被你敲诈。铁路造好了他又不能改路线。

这是个麻杆打狼两头怕的局面。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都怕被对方控制。那怎么办?干脆就联合了。联合的最高境界,就是干脆垂直集中,从初级原材料到最终制成品的整个生产链,都尽量纳入同一家企业中。比如当时大型钢铁的企业,就包括了从矿山、码头、铁路、高炉,一直到钢铁制品的全产业链。同样道理,如果是农产品企业,那就追求“从田间到餐桌”。

企业大了,需要雇佣的人就多。但是老板的担心又来了,你们这些雇佣来的人,时间一长,了解了这个行业,积累了各种人脉,要是跳槽了怎么办?这不是给竞争对手培养人吗?

这个担心,还是只能靠继续垂直化来解决。因为垂直集中,所以大企业什么都是自己有一套。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标准,企业之间不通用。职业经理人在工作中积累的种种知识和经验,特别“专用”,只能用于这家企业。那你还跳个什么槽呢?所以,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终身在一家企业工作,是常态。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一大家子都在一家企业,成败利钝,是非荣辱,都掌握在这家企业手里,那老板横一点,当然就不奇怪。

但是后来为什么发生了转折呢?

因为信息技术,产业链的横向分工发展了起来。这种信息技术,指的不仅是电报、电话、电脑、互联网,所有横向连接的技术都是。比如我们节目以前讲过的集装箱,就让全球海运成本下降了90%。

横向连接一旦多了,过去很多必须凑到一起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隔着太平洋都不耽误。那好,一个把大公司扯碎的过程就开始了。交给别人干,比你自己干,既干得好,又干得便宜,你交不交。企业是利益动物,当然交啊,又不是交给对手,是交给一堆小得像蚂蚁一样的企业,有什么不可以交出去的?比如,美国的一家电商公司,把客服中心外包到印度,价格便宜很多,这是稳赚不赔的事情,为啥不干?

这种外包业务一多,就有了一个名词,叫“中间产品”。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间产品市场特别发达。这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就拿中国来说,现在,就连街上的小饭馆,很多都把洗碗外包出去不自己干了。食客用过的餐具,运到专门的洗碗公司,用机器清洗干净以后,塑料封装成一套套的,再运回餐馆。不但成本低效率高,卫生还更有保障。今后想去饭馆刷盘子,机会都不多了。

大企业更是如此。举个例子,通用汽车公司,原来也是这么一个垂直集中的企业。造一辆汽车,每一个零件都自己生产。但是,后来发现,我们生产零部件,为啥不可以卖给其他企业啊。好了,到了1999年,一家新公司分离出来了,就是德尔福,成了专业的汽车部件供应商。独立的德尔福公司当时有20万员工,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美元。

这是通用汽车雇员人数最大的一次减少。到了2001年,通用汽车的雇员数量从75万人下降到36万人。虽然规模还很大,但是通用汽车已经不是一家垂直集中型企业了。它开始生存在一个平行的产业生态里了。

这在通用汽车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发生得再自然不过,也再划算不过,通用不仅能挣汽车的钱,还能挣零部件的钱。

但是与此同时,你发现没有?还发生了一个连带的后果,就是:整个汽车产业链,被改造成了一个互通的平行世界。

原来是各大企业都单搞一套,现在则是大家逐渐趋同——共同的零部件供应商,相同的生产流程,相同的生产工艺。最典型的是电子产品,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各家产品的区别其实已经不大,只在外观设计、质量控制、价格上有所差异。

这种情况有利于谁啊?各种职业经理人啊。在这个互联互通的平行世界里,职业经理人的知识、经验不再那么“专用”了,不再被局限和绑定在某家企业上,而是变得“通用”了。跳槽到了新企业,可以轻松上手。既然如此,只要能涨工资,那就跳槽。

更彻底的办法则是自己直接创办新企业。今天的美国,超过七成的企业创办人,都是从原雇主那里学到和发现了商业机会,然后自己出去创业的。类似的例子,在现在的中国也一抓一大把。那你说,老板为了留住现在的人,态度能不好吗?脾气能不好么?

你发现没有?这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

原来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关系,被改造成一个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不需要谁的修养提高,也不需要谁的本事变大,市场和技术,借着利益的诱导,自然就把一个垂直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平行的世界。

这就是市场机制最有意思的结果。

好,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罗辑思维,明天见。